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9月26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误吞异物别硬扛,内镜取出超靠谱 - 数字报刊系统 糖尿病孕妈,孕期饮食这样安排 误吞异物别硬扛,内镜取出超靠谱 无痛胃镜让你无所“胃”惧 心衰患者麻醉:细微调整关乎生死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误吞异物别硬扛,内镜取出超靠谱

作者: 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韦金蓉


日常生活中,误吞异物很常见:孩子误吞玩具零件、老人吞了松动假牙、成人吃饭快误吞鱼刺骨头。面对这种情况,不少人会用吞馒头、喝醋等错误方法,或觉得 “扛一扛” 就好。但这些做法不仅无效,还可能让异物划伤食道、卡得更深,甚至引发穿孔。其实,误吞后及时就医,用内镜取出是安全靠谱的方案,本文将介绍相关知识,帮大众正确应对。

 

误吞异物的危害不容忽视

不同异物风险差异大。尖锐异物如鱼刺、骨头,易划伤食道黏膜,嵌顿在食道狭窄处还可能引发感染、出血,严重时导致食道穿孔;圆形异物如硬币、纽扣,虽初期不易划伤,但长期滞留可能堵塞消化道,影响消化;特殊异物如电池、磁铁危害更大,电池化学物质会快速腐蚀黏膜,多块磁铁在体内相互吸引,可能造成消化道梗阻、穿孔,危及生命。

儿童、老人和吞咽功能障碍者(如中风患者)是高危人群。儿童好奇且吞咽功能未完善,易将物品放入口中;老人吞咽功能退化,部分人佩戴的假牙松动后易误吞;吞咽功能障碍者因自身功能异常,进食时更易误吞。此外,误吞后拖延处理会大幅增加并发症风险,异物停留越久,伤害越严重,及时处理很关键。

 

内镜取出:安全靠谱的解决方案

内镜取异物是临床常用方法,原理简单。内镜(如胃镜、喉镜)是带镜头和专用工具的细长软管,从口腔伸入体内,医生通过镜头看清消化道情况,找到异物后用工具取出。这种方式无需开刀,属于微创操作,相比手术开刀,避免了伤口感染、愈合慢等问题;相比盲目催吐,能精准找异物,减少消化道误伤。

 

内镜取出还高效、恢复快,多数情况能一次性取出异物,术后患者短时间内即可正常饮食。很多人担心内镜操作疼、有风险,其实目前内镜技术成熟,多数操作可局部麻醉,患者不会有明显疼痛,仅可能有轻微不适,且在专业医生操作下,风险低,安全性有保障。

 

误吞异物后的正确处理流程

误吞异物后,首要原则是保持冷静,立即停止不当操作:严禁催吐,避免胃部收缩导致异物划伤黏膜或卡入更深;禁止吞馒头、米饭等食物,以防挤压异物加重损伤;不要喝醋,其软化异物效果有限,还可能刺激消化道黏膜。此时需让患者保持站立或坐直姿势,避免剧烈活动,防止异物位置移动引发风险。

 

接下来需根据症状判断是否紧急就医:若出现呼吸困难、面色发紫、剧烈咳嗽、无法说话等窒息症状,需立即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并拨打 120。成人施救时,站在患者背后环抱腰部,让其弯腰低头,一手握拳顶在腹部正中线(肚脐与剑突之间),另一手紧握握拳手,快速向后上方挤压腹部,每秒 1 次,直至异物排出;1岁以下婴儿施救时,将其面朝下放在手臂上,保持头低脚高,拍打背部两肩胛骨之间5次,再翻正按压胸部两乳头连线中点5次,重复操作至异物排出。

若患者无窒息症状,但明确吞入异物(无论大小),需尽快前往有内镜诊疗能力的医院,优先选择急诊科或消化内科。就医时,需准确告知医生异物类型、大小、吞入时间及身体感受(如喉咙疼痛、胸口发闷),若有异物照片可展示,能帮助医生更快速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做好预防,减少误吞异物发生

儿童群体中,3岁以下幼儿严禁食用坚果、硬糖、果冻、整颗葡萄等易呛噎食物,若需食用,务必切成小块,并在成人全程看护下进食;同时,需将玩具小零件、电池等细小物品放在儿童够不到的地方,还要教育孩子不将非食物物品放入口中。

老年人群体要注意,进食时需细嚼慢咽,避免边吃边说话、看电视或走动;佩戴假牙的老人,应定期检查假牙是否松动,吃饭前需将其固定牢固;对于吞咽功能较差的老人,需将食物煮软或制成糊状,以方便吞咽,降低呛噎风险。

 

成人进食时需集中注意力,杜绝狼吞虎咽,食用鱼、鸡等带骨食物前,要仔细剔除骨头和鱼刺;避免在情绪激动、匆忙赶路或醉酒状态下进食,防止因注意力不集中或吞咽功能受影响而发生误吞。

 

结语

误吞异物不是小事,盲目硬扛或错误处理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内镜取出安全、微创、高效,是可靠的治疗选择。一旦误吞,要冷静停止不当操作,按需急救并及时就医,配合医生治疗。同时,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针对不同人群采取防护措施,从源头减少误吞情况,守护身体健康。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