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9月26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血透患者必知:钾磷摄入的隐形陷阱 - 数字报刊系统 过敏药不良反应上报:及时守护敏感人群 肠绞痛宝宝的科学护理小技巧 儿童慢性咳嗽,过敏是幕后“黑手” 血透患者必知:钾磷摄入的隐形陷阱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血透患者必知:钾磷摄入的隐形陷阱

作者:柳州市工人医院 史艺君


 

对血透患者而言,每次透析都是与生命的激烈赛跑。肾脏衰竭使身体丧失排泄代谢废物的能力,血透虽能部分替代肾脏功能,却难以精准模拟其调节机制。因此,饮食控制成为日常管理的核心——吃对是“续命良药”,吃错则可能引发致命危机。其中,钾和磷的摄入管理尤为关键,它们如餐桌上的“定时炸弹”,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高钾血症致心脏骤停,或高磷血症致骨骼脆弱、血管钙化。本文将揭开其“隐形陷阱”,助患者科学饮食。

 

钾的陷阱:从“补钾常识”到“限钾警戒”

 

钾的“双重身份”:生命必需与致命威胁 

钾是维持心肌收缩、神经传导和肌肉功能的“幕后英雄”。但当肾脏无法排出多余钾时,血液中钾浓度升高会直接干扰心脏电活动,轻则肌肉无力、麻木,重则引发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对血透患者而言,两次透析间的48小时是钾蓄积的高危期,饮食控制刻不容缓。 

 

高钾食物的“伪装术” 

许多患者对“高钾”的认知停留在香蕉、橙子等水果,却忽略了更隐蔽的来源: 

蔬菜陷阱:土豆、番茄、菠菜等常见蔬菜含钾量极高,但通过水煮后弃汤可去除50%以上的钾。 

调味品迷局:低钠盐以氯化钾替代部分氯化钠,看似健康实则危险;番茄酱、酱油等加工调味料也常含隐藏钾。 

干货的“浓缩风险”:葡萄干、杏干等干果因水分蒸发,钾含量比新鲜水果高出数倍。 

 

安全饮食的“破局之道” 

选择低钾水果:苹果、梨、草莓等含钾量较低,可适量食用;避免用果汁替代鲜果,因榨汁会破坏细胞结构释放更多钾。 

肉类处理技巧:将肉类切块后浸泡数小时并换水,可减少部分钾含量;优先选择鸡胸肉、鱼肉等白肉。 

警惕“健康零食”:坚果、巧克力、能量棒等常被视为健康选择,却可能含钾超标,需严格限量。 

 

案例启示:一位患者因早餐常吃燕麦片配香蕉导致高钾血症入院,后改用低钾的玉米片搭配苹果片,血钾水平逐渐稳定。

 

 

磷的陷阱:从“骨骼健康”到“血管杀手”

 

磷的“慢性毒药”效应 

磷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但血透患者因排泄障碍易出现磷潴留。长期高磷血症会刺激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导致骨骼中的钙被过度释放,引发肾性骨病;同时,钙磷沉积在血管壁会加速动脉硬化,增加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高磷食物的“无处不在” 

加工食品的“磷添加剂”:磷酸盐作为防腐剂和增稠剂广泛存在于方便面、速冻食品、饮料中,即使标注“无钠”也可能含磷。 

乳制品的“甜蜜负担”:牛奶、酸奶等富含优质蛋白,但磷含量也较高,需控制摄入量或选择低磷配方。 

豆制品的“双刃剑”:豆腐、豆浆等植物蛋白来源虽好,但磷含量不容忽视,需与动物蛋白搭配并控制总量。 

 

降磷饮食的“四两拨千斤” 

烹饪去磷法:将肉类焯水后弃汤,可去除约30%的磷;长时间浸泡大米或选择低磷大米品种。 

选择低磷蛋白:蛋清、新鲜瘦肉(如猪肉里脊)是优质低磷选择;避免动物内脏、脑、蛋黄等高磷部位。 

警惕“无糖饮料”:某些无糖汽水使用磷酸增甜,喝一瓶可能摄入超过每日限量的磷。 

 

患者故事:一位患者因喜爱喝可乐导致血磷居高不下,改用柠檬水代替后,配合磷结合剂使用,血磷逐渐达标,皮肤瘙痒症状明显缓解。

 

 

综合管理:打破钾磷的“共生陷阱”

 

饮食记录的“防错利器” 

使用手机APP或纸质表格记录每日饮食,重点关注高钾、高磷食物,定期与医生、营养师复盘调整方案。 

 

药物与饮食的“协同作战” 

磷结合剂需随餐服用,以“抓住”食物中的磷;若漏服,下一餐前无需补服,避免过量。 

避免高钾食物与ACEI/ARB类降压药同服,此类药物可能减少钾排泄,增加高钾风险。 

 

特殊场景的“灵活应对” 

节日聚餐:提前准备低钾、低磷菜品,如清蒸鱼、白灼菜心;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和浓汤。 

外出就餐:选择清蒸、白灼、炖煮的菜品,避开油炸、烧烤和酱烧类;要求服务员少放酱料。 

 

 

结语

 

血透患者的饮食管理不是短暂的“节食挑战”,而是终身的“健康修行”。钾和磷的控制如同走钢丝,需在营养需求与安全边界间寻找平衡。记住:透析延长生命的长度,科学饮食决定生命的质量。从今天起,用知识武装餐桌,让每一口食物都成为守护生命的盟友。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