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饮食管理是维持健康、延长生命的关键环节。透析虽能替代部分肾脏功能,但无法完全模拟健康肾脏的代谢能力,因此患者需通过科学饮食减少体内毒素堆积、控制水盐平衡、预防并发症。本文将从营养搭配、水分控制、电解质管理三个维度,为您梳理透析期间的饮食小窍门。
蛋白质:选对种类,吃够量
1.为何重要?
透析会加速蛋白质流失,长期摄入不足会导致肌肉萎缩、免疫力下降。但过量摄入又会增加肾脏负担,因此需精准把控。
2.小窍门:
优选优质蛋白:动物蛋白(如鸡蛋、牛奶、鱼肉、瘦肉)的氨基酸组成更接近人体需求,利用率高。建议每日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1.0~1.2克(如60公斤患者每日需60~72克)。
分配到三餐:避免集中一餐摄入大量蛋白质,可早餐吃1个鸡蛋+1杯牛奶,午餐和晚餐各分配1两瘦肉或鱼类。
植物蛋白适量:豆类、坚果虽含蛋白质,但非优质蛋白且磷含量高,建议每日不超过1两,优先选择豆腐(磷含量较低)。
案例:
张阿姨透析后常感乏力,检查发现蛋白质摄入不足。营养师建议她将早餐的粥换成鸡蛋羹,午餐增加清蒸鱼,2周后体力明显改善。
控水:隐形“杀手”需警惕
1.为何重要?
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超过干体重的3%~5%)易引发心衰、高血压等并发症。但口渴感常让患者难以自控。
2.小窍门:
量化每日饮水量:总饮水量=前日尿量+500毫升(无尿患者每日不超过500毫升)。可用带刻度的水杯记录,或用棉球蘸水湿润嘴唇缓解口渴。
减少高水分食物:西瓜、汤粥、牛奶等含水量超90%的食物需限量,建议用蔬菜(如黄瓜、番茄)替代水果解馋。
低温饮水法:将水含在口中片刻再咽下,或用吸管小口慢饮,可延长满足感。
避免咸食:钠摄入过多会加剧口渴,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3克以内(约一啤酒瓶盖平铺量)。
案例:
李叔叔曾因透析间期体重增长6公斤导致心衰住院。通过使用限水勺(每勺10毫升)和改吃低钠盐,他成功将体重增长控制在2公斤以内。
控钾:防“心”病于未然
1.为何重要?
高血钾可引发致命性心律失常,而透析患者肾脏排钾能力下降,需严格限制高钾食物。
2.小窍门:
识别高钾食物:
慎吃:香蕉、橙子、蘑菇、海带、紫菜、坚果、土豆(含钾量>250毫克/100克)。
可选:苹果、梨、葡萄、白菜、萝卜(含钾量<150毫克/100克)。
去钾小技巧:
蔬菜焯水:将切好的蔬菜浸泡30分钟后再煮,可去除30%~50%的钾。
水果削皮:钾多存在于果皮中,如苹果去皮后钾含量降低40%。
警惕“隐形钾”:低钠盐、酱油、番茄酱等调味品含钾较高,建议改用葱、姜、蒜、醋调味。
3.案例:
王女士因连续食用香菇汤导致血钾飙升至7.2mmol/L(正常3.5~5.5mmol/L),紧急透析后才脱离危险。此后她严格避免高钾食物,并养成焯水习惯,血钾稳定在正常范围。
控磷:保护骨骼和血管
1.为何重要?
高磷血症会引发皮肤瘙痒、骨痛、血管钙化,增加死亡风险。透析仅能清除部分磷,需通过饮食和药物联合控制。
2.小窍门:
避开高磷食物:
慎吃:动物内脏、脑、蛋黄、奶茶、可乐、加工肉制品(如香肠、火腿)。
可选:鸡蛋白、粉丝、粉皮、海参(磷/蛋白比值低)。
烹饪降磷法:
肉类焯水:将肉切块煮沸后弃汤,可减少30%的磷。
避免汤汁泡饭:肉汤、鱼汤中磷含量是肉本身的5-10倍。
按时服用磷结合剂:需在餐中嚼碎服用,与食物充分混合才能有效吸附磷。
案例:
赵先生因长期饮用骨头汤补钙,导致血磷高达2.8mmol/L(正常0.81~1.45mmol/L),出现全身瘙痒和骨痛。改用磷结合剂并严格控制饮食后,症状逐渐缓解。
其他关键营养素管理
钙与维生素D:透析患者易缺钙,但需避免盲目补钙,并定期监测血钙水平。
铁与叶酸:贫血患者需多吃动物肝脏、瘦肉,并配合医生使用铁剂和促红细胞生成素。
膳食纤维:便秘是透析患者常见问题,可适量摄入燕麦、玉米等粗粮,但需避免高钾品种(如红薯)。
结语
透析期间的饮食管理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患者与家属共同学习、长期坚持。记住:没有绝对禁止的食物,关键在于控制总量和频率。建议定期与营养师沟通,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并利用食物模型、分餐盘等工具辅助管理。通过科学饮食,您不仅能减少并发症风险,更能提升生活质量,享受更有活力的透析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