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9月26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面对新生儿黄疸别焦虑,家长要避开这些误区 - 数字报刊系统 疯狂的“石头”——泌尿系结石 面对新生儿黄疸别焦虑,家长要避开这些误区 根管治疗疼不疼?这些细节来帮你 孕期合并贫血:调整饮食合理补铁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面对新生儿黄疸别焦虑,家长要避开这些误区

作者: 孝泉镇卫生院 林娟

新手爸妈抱着刚出生的宝宝,常常会突然发现:宝宝的脸蛋、眼睛甚至全身都发黄了。这种情况就是新生儿黄疸,几乎一半以上的足月儿、八成以上的早产儿都会出现。但面对宝宝“变黄”,家长们往往被各种说法绕晕,有人说“黄疸不用管,自己会好”,有人又说“黄疸会伤脑子”。今天,就用简单的话讲清新生儿黄疸的真相,帮家长避开常见误区。

误区一:新生儿黄疸就是“有病”,必须立刻治

其实,大部分新生儿黄疸是“生理性”的,根本不算病。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靠妈妈的血液获取氧气,体内会产生很多“胎儿血红蛋白”来运输氧气。出生后宝宝开始自己呼吸,胎儿血红蛋白就没用了,会逐渐分解,这个过程会产生大量“胆红素”。但新生儿的肝脏还没发育好,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弱,多余的胆红素就会沉积在皮肤和黏膜上,让宝宝看起来发黄。

这种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宝宝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最明显,足月儿一般2周内会自行消退,早产儿可能要3-4周。只要宝宝吃奶正常、哭声响亮、体重稳步增长,家长就不用太担心,也不需要特殊治疗,多让宝宝吃奶、多排便,帮助胆红素排出即可。

只有少数黄疸是“病理性”的,比如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黄疸消退后又反复出现、黄疸值上升过快或过高,或者宝宝同时伴有精神差、拒奶、哭声微弱等情况,这才可能是溶血病、感染、胆道问题等疾病引起的,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误区二:黄疸晒晒太阳就好,越多越好

很多家长听说“晒太阳退黄疸”,就把宝宝裹得严严实实,只露脸放在太阳下晒,甚至中午强光时也晒,这其实很危险。

阳光中的蓝光确实能帮助分解皮肤里的胆红素,对退黄疸有一定作用,但宝宝的皮肤非常娇嫩,中午的强光会晒伤宝宝的皮肤,还可能损伤宝宝未发育成熟的视网膜。而且隔着玻璃晒太阳,大部分有效蓝光会被挡住,效果大打折扣。

如果想通过晒太阳辅助退黄疸,一定要选上午9点前或下午4点后阳光柔和的时候,每次晒15-20分钟就行,还要注意给宝宝戴上眼罩保护眼睛,暴露手脚、臀部等皮肤即可,别让宝宝暴晒。更重要的是,晒太阳只能作为辅助手段,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评估,要是黄疸值过高,还是要靠光疗等医学手段。

误区三:黄疸值高也不怕,反正不会伤脑子

这是最危险的一个误区。虽然生理性黄疸不会伤脑子,但如果是病理性黄疸,胆红素值过高且没有及时处理,多余的胆红素会通过宝宝未发育完善的血脑屏障,进入大脑损伤神经细胞,可能导致智力低下、听力障碍、脑瘫等严重后遗症,医学上称为“胆红素脑病”。

家长没法凭肉眼准确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所以宝宝出生后,医生会通过经皮测胆红素仪(像小探头一样在宝宝额头碰一下)或抽血检查,定期监测黄疸值。一旦黄疸值超过安全范围,医生会根据情况建议光疗(让宝宝躺在特殊的蓝光箱里照射),严重时可能需要换血治疗。这些治疗都是为了快速降低胆红素,避免损伤宝宝的大脑。

误区四:喂葡萄糖水、益生菌能退黄疸

“给宝宝喂葡萄糖水退黄疸”“吃益生菌能加速排胆红素”,这些说法在家长群里很常见,但其实没什么用。

宝宝的胃容量很小,喝了葡萄糖水会占据胃容量,导致吃奶量减少。而宝宝多吃奶才能多排便、多排尿,反而能更快排出胆红素,喂葡萄糖水反而可能减慢胆红素排出速度。益生菌的作用是调节肠道菌群,虽然对改善宝宝消化有帮助,但目前没有明确证据说明它能直接退黄疸,没必要为了退黄疸特意给宝宝吃。

结语

照顾新生儿本就不容易,面对黄疸,家长不用过度焦虑,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记住核心原则:出生后定期监测黄疸值,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听从医生的专业建议。只要科学应对,大部分宝宝的黄疸都会顺利消退,健康成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