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9月26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异物卡喉别慌,海姆立克法来救命 - 数字报刊系统 异物卡喉别慌,海姆立克法来救命 湿热疫来袭,中医教你防基孔肯雅热 宝宝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是诺如病毒感染 严重过敏的急救措施与护理要点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异物卡喉别慌,海姆立克法来救命

作者:崇左市大新县人民医院 覃凤华

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儿童因好奇误吞小物件,还是成人进食时谈笑间食物“误入歧途”,异物卡喉的场景并不罕见。这一紧急状况若处理不当,可能在几分钟内导致窒息甚至死亡。然而,许多人面对此类危机时往往手足无措,甚至因错误操作加重险情。今天,我们就来揭秘一种全球公认的“救命神技”——海姆立克急救法,教您如何在关键时刻化险为夷。

异物卡喉,比你想象中更危险

异物卡喉看似是常见的小意外,实则暗藏致命风险。人体的气道和食道在咽喉处交汇,当我们吞咽时,会厌软骨会像盖子一样盖住气管入口,防止食物进入气道。但在嬉笑打闹、匆忙进食或饮酒时,这个 “盖子” 可能来不及关闭,食物、硬币、玩具零件等异物就会误入气道,造成梗阻。

气道梗阻的危险程度远超想象。当气道被完全堵塞时,受害者无法呼吸、无法说话,甚至无法咳嗽,肺部的氧气在短短 4-6 分钟内就会消耗殆尽,脑细胞开始不可逆的死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异物卡喉窒息死亡的人数超过 5000 人,其中婴幼儿和老年人占比高达 70%。更令人痛心的是,这些悲剧中,超过半数发生在家庭场景,且因旁观者不懂急救方法

不同人群,操作方法有差异

(一)成人及儿童(1 岁以上)

施救者站在患者背后,双腿分开站稳,双臂环抱患者腰部。

施救者一手握拳,将拇指侧抵住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处(约剑突下方),注意避开肋骨下缘和剑突,以免造成损伤。

另一手抓住握拳的手,快速向上、向内冲击患者腹部,如同向上提抱一样,每次冲击要有力、快速,但不要过于暴力。

重复冲击动作,直到异物排出或患者失去意识。

(二)婴幼儿(1 岁以下)

婴幼儿气道狭窄,骨骼脆弱,使用成人的操作方法可能造成伤害,因此需要特别注意:

施救者将婴儿俯卧于前臂上,前臂支撑在大腿上,使婴儿头部略低于身体,便于异物排出。

用另一手的掌根在婴儿两肩胛骨之间拍打 5 次,拍打时力度要适中,以能引起异物松动为度。

如果异物未排出,立即将婴儿翻转过来,仰卧于另一前臂上,头部依然略低于身体。

用两指(食指和中指)在婴儿乳头连线中点下方按压 5 次,按压深度约 1.5-2.5 厘米,每次按压后要松开,让胸廓完全回弹。

交替重复拍打背部和按压胸部的动作,直到异物排出或婴儿失去意识。

(三)自救

当独自一人发生异物卡喉时,千万不要惊慌,可尝试自救:

迅速找到一个坚硬的物体,如椅背、桌角等,将其顶住自己肚脐上方两横指处。

身体快速向前倾,利用物体的反作用力冲击腹部,直至异物排出。

如果身边没有合适的物体,也可一手握拳,按上述成人操作方法的位置,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冲击腹部。

这些注意事项,关键时刻能救命

操作时动作要快速、有力,但避免过度暴力,尤其是对婴幼儿、老年人和孕妇,以免造成肋骨骨折、内脏损伤等并发症。

孕妇发生异物卡喉时,应采用胸部冲击法:施救者站在孕妇背后,双臂环抱胸部,握拳置于胸骨下半部,快速向内冲击,避免压迫腹部。

肥胖者或无法环抱腰部的患者,也可采用胸部冲击法,操作方法与孕妇相同。

异物排出后,即使患者看似恢复正常,也建议及时就医检查,因为异物可能造成气道黏膜损伤,引发感染或水肿。

实施急救的同时,应尽快拨打急救电话,让专业医护人员尽快赶到,以便在急救无效时进行进一步处理。

常见误区,一定要避开

误区一:卡喉后立即喝水。喝水不仅无法冲开异物,还可能使异物进一步深入气道,加重梗阻。

误区二:用手抠喉咙。盲目用手抠喉咙可能会将异物推向更深的位置,还可能损伤咽喉黏膜,引起出血或水肿。

误区三:拍打背部能解决所有问题。对于气道完全梗阻的患者,单纯拍打背部效果不佳,必须配合海姆立克法或胸部按压。

误区四:等待 “自然好转”。气道完全梗阻时,每一秒都关乎生命,拖延时间只会增加死亡风险。

结语

海姆立克法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冷静的心态与熟练的操作。建议大家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参加急救培训等方式反复练习,直至形成肌肉记忆。记住,在危机时刻,您的一次正确行动,可能就是他人生命的转折点。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