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家长常提醒孩子“坐直”,可孩子没几分钟又歪了。这看似平常的坐姿问题,实则与青少年脊柱健康紧密相连。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脊柱侧弯发生率不低,不良坐姿是重要诱因。青少年脊柱如未长硬的小树,长期歪坐易变形,定型后纠正更费劲。其实,预防脊柱侧弯可从调整坐姿开始。
为啥坐姿对青少年脊柱这么重要
青少年脊柱与成人不同。成人脊柱如坚硬树干,而青少年脊柱还在发育,骨骼柔软、稳定性差,像刚栽下的小树苗,受力不当易偏离方向。
青少年每天坐在书桌前的时间不少,少则3-4小时,多则6-7小时。坐姿如同每日重复的“动作练习”,姿势不对,脊柱会一直受压迫。弯腰驼背使脊柱前凸,单侧撑头让脊柱倾斜,长期如此,脊柱适应错误形态,就可能发展成脊柱侧弯。
相反,正确坐姿能让脊柱保持自然生理曲度,像给脊柱搭了“舒适支架”,分散身体重量压力,避免局部过度受力。所以,调好坐姿就是给孩子脊柱“打基础”。
正确坐姿“3步到位”
第一步:选对“装备”——给脊柱找“好支撑”
椅子高度很关键,孩子坐下后双脚要能平稳踩地,若够不到,脚下垫小凳子,避免悬空踮脚。椅子最好带靠背,在腰的位置放靠垫,让腰贴紧靠垫,防止腰“悬空发力”。
桌子高度要和孩子胸口差不多,孩子坐下后胳膊自然放桌面,肘部保持90°弯曲,不用弯腰够笔或耸肩抬胳膊。别让孩子坐在太矮沙发或趴在床上写作业,软地方无支撑,脊柱易“塌下去”,导致弯腰驼背。
第二步:坐好“姿势”——记住“三个直角、一个正”
第一个直角:大腿和小腿成直角。孩子坐下后膝盖弯曲处为90°,双脚踩实地面,不蜷腿或伸太直。
第二个直角:躯干和大腿成直角。腰自然挺直靠在靠垫上,不弯腰驼背或往前探身子。很多孩子写作业时凑到桌前,就是角度没找对。
第三个直角:胳膊和桌面成直角。胳膊放桌面,肘部弯曲90°,手握笔时不用抬胳膊或低头够手。
“一个正”即头要正:眼睛看向前方,和书本保持30-40厘米距离,视线和书本成45°角,不歪头或下巴抵胸口。“坐直”不是僵硬挺腰,而是自然放松挺直,腰靠靠垫,肩膀放松。
第三步:定时“动一动”——给脊柱“松绑”
即便坐姿正确,长时间坐着脊柱也会累。每坐30-40分钟,起来活动2-3分钟。
可伸懒腰,双手举过头顶往后仰,拉伸脊柱前侧肌肉;或双手叉腰左右转腰,每个方向转5-6次,放松腰部肌肉;也可靠墙站1分钟,后脑勺、肩膀、腰、屁股、脚跟贴紧墙面,感受正确体态,还能纠正不良体态。
常见错误坐姿,家长要及时提醒
“瘫坐”:孩子窝在椅子里,后背贴不到椅背,腰空着。这种坐姿下脊柱承受压力是正确坐姿的2倍,易致腰椎变形,让孩子养成弯腰驼背习惯。
“单侧撑头”:写作业时一只手撑头,另一只手写字。长期如此,撑头侧肩膀变高,脊柱向另一侧倾斜,增加脊柱侧弯风险。
“翘二郎腿”:写作业或看电视时翘二郎腿,会让骨盆倾斜,脊柱为保持平衡跟着弯曲,改变生理曲度。
“凑近看”:头离书本太近,下巴快碰到作业本。此坐姿伤眼睛,还会让脖子前倾,脊柱前凸,形成“驼背”体态,且难纠正。
除坐姿外,这两件事也能护脊
选对书包:孩子背单肩包或斜挎包会让一侧肩膀受力过重,导致肩膀一高一低,影响脊柱。应选双肩包,肩带宽减轻肩膀压力。书包重量不超过孩子体重的10%,装东西时重量均匀分布,避免单侧受力。
多做“护脊运动”:脊柱稳定需背部肌肉支撑,肌肉有力脊柱更稳定。每天花10分钟陪孩子做简单运动,如跳绳锻炼背部和腰部肌肉;游泳(自由泳和蛙泳)让脊柱充分伸展,锻炼全身肌肉;靠墙站立每天2-3次,每次1分钟,让孩子体态更挺拔。
预防脊柱侧弯,家长陪伴很重要
预防青少年脊柱侧弯,调整坐姿是有效办法。家长别着急批评孩子坐姿难改,可和孩子一起养成好习惯,如自己也注意坐姿,给孩子做榜样;定小约定,每40分钟一起活动,玩小游戏,让孩子觉得调整坐姿有趣。
若发现孩子肩膀一高一低、后背不对称,或常说腰背疼,别等,及时带孩子去医院骨科或儿科检查,早发现、早调整效果好。养孩子如呵护小树苗,脊柱是主干,从调整坐姿开始,陪孩子养成好习惯,让孩子拥有挺拔体态和满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