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9月19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换血疗法——重症黄疸宝宝的“重生”之路 - 数字报刊系统 超声检查的相关知识 换血疗法——重症黄疸宝宝的“重生”之路 失眠困扰多,内科护理教您应对 中医带您了解老年人护膝的“秘籍”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换血疗法——重症黄疸宝宝的“重生”之路

作者:富川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卢云

新生儿黄疸是许多宝宝出生后常见的现象,大部分情况下属于生理性黄疸,会自行消退。然而,当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发展为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时,就可能对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导致胆红素脑病。在这种情况下,换血疗法成为一项关键的治疗手段,能够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挽救患儿生命,避免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

什么是换血疗法?

换血疗法是一种通过置换患儿血液来迅速降低血液中胆红素浓度的特殊治疗技术。该治疗通过移除患儿含有高浓度胆红素的血液,同时输入正常的捐献者血液,达到快速降低胆红素水平的目的。这种方法不仅能有效清除血液中的胆红素,还能去除致敏红细胞和抗体,纠正贫血,改善氧合能力。

为什么需要换血治疗?

新生儿重症黄疸的主要危险在于未结合胆红素可通过血脑屏障,引起脑细胞毒性反应。当胆红素水平超过一定阈值(根据婴儿小时龄、胎龄和危险因素而定),就可能发生急性胆红素脑病。若不及时干预,可能进展为核黄疸,造成永久性的神经系统损害,包括听力丧失、舞蹈手足徐动症、眼球运动障碍和牙釉质发育异常等。

换血疗法的适应症包括:胆红素水平达到换血指征;早期出现胆红素脑病临床表现;溶血性疾病且血红蛋白迅速下降;以及对于强光疗治疗反应不佳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

换血前的精密准备

换血治疗前,需完成多项精密准备: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认胆红素水平等指标,评估换血紧迫性与必要性;确定婴儿血型及Rh因子,交叉配血,选最适合血液制品。一般选新鲜采集(不超过5天)的浓缩红细胞与新鲜冰冻血浆混合,血细胞比容保持在40%-50%,以减少并发症。治疗前要建立可靠血管通路,常用脐静脉插管或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并全面评估婴儿生命体征等,确保其状态稳定。

换血过程的精准操作

换血治疗一般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开展,由经验丰富的新生儿科医护技团队协作。过程需持续监测婴儿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采用少量多次换血原则,每次交换量为患儿血容量5%-10%,约10 - 20毫升,速度2 - 3毫升/公斤体重/分钟,要置换约两倍血容量,以置换出85%-90%循环血液成分。治疗中详细记录出入量,观察不良反应,定期从动脉端取血标本,监测相关指标变化以评估效果。

换血后的精心护理

换血治疗后,患儿仍需继续接受密切监护和精心护理。治疗后最初几小时内,需要每30分钟监测一次生命体征,随后根据情况逐渐延长监测间隔。光疗通常需要继续进行,以防止胆红素反弹升高。

护理团队需要特别关注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钙血症)、低血糖、血栓形成或出血倾向等。定期检测胆红素水平,评估是否需要再次换血治疗(约5%-10%的病例需要重复换血)。

对于溶血性疾病引起的黄疸,可能会在换血后使用静脉免疫球蛋白,以减少进一步溶血和胆红素生成。同时需要持续监测血红蛋白变化,因为换血后数周内仍可能发生晚期贫血。

换血疗法的风险与安全性

换血疗法是一项侵入性治疗,存在一定风险,包括感染、血栓形成、心律失常、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电解质紊乱和血小板减少等。然而,在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操作下,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已显著降低(低于5%)。

现代换血治疗的安全性大幅提高,得益于严格的血液筛查程序、无菌操作技术、精密监测设备以及专业团队的经验积累。权衡换血治疗的风险与高胆红素血症导致的神经系统损伤风险,当胆红素水平达到换血指征时,换血治疗的获益远大于风险。

父母关心的问题

作为父母,最关心的是治疗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医疗团队会详细解释病情、治疗原理和预期效果,获取知情同意。治疗期间,父母通常不能在场,但医护人员会及时通报治疗进展。治疗后,一旦患儿情况稳定,鼓励父母参与护理,特别是母乳喂养或瓶喂的恢复。值得注意的是,换血治疗虽然能迅速降低胆红素水平,但出院后仍需定期随访,监测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听力和视力功能,以及可能的晚期贫血。

总之,换血疗法作为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手段,已经拯救了无数危重患儿的生命,预防了不可逆的脑损伤。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换血治疗的安全性不断提高。对于达到换血指征的患儿,及时干预是关键。家长应配合医疗团队的治疗建议,共同为宝宝的健康未来努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