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9月19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超声检查的相关知识 - 数字报刊系统 超声检查的相关知识 换血疗法——重症黄疸宝宝的“重生”之路 失眠困扰多,内科护理教您应对 中医带您了解老年人护膝的“秘籍”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超声检查的相关知识

作者:富川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周莎

清晨医院超声科,候诊区满是患者:孕妇等待与胎儿初见,老人排查血管隐患,年轻人焦虑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如无形的“透视眼”,无需开刀、无辐射,却能精准捕捉人体内部变化。可你是否好奇:检查时涂的黏糊“果冻”(耦合剂)为何能传递声波?探头按压的力度有何讲究?那黑白灰的图像,又是如何成为医生诊断的关键依据?

超声波的“回声定位”魔法  

超声波并非神秘的黑科技,而是人类向自然学习的智慧结晶。蝙蝠在黑暗中飞行时,会发出人耳听不到的高频声波,声波碰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形成“声学地图”——这正是超声检查的核心原理。  

当探头接触皮肤时,它会向人体发射数百万束超声波。这些声波在遇到不同组织(如肌肉、脂肪、骨骼)时,会因密度差异产生强弱不同的回声。探头接收这些回声后,计算机通过计算声波往返的时间差,将位置信息转化为图像上的像素点。例如,液体(如膀胱内的尿液)几乎不反射声波,图像呈现为黑色;而骨骼等坚硬组织会强烈反射声波,显示为明亮的白色。  

更神奇的是“多普勒效应”的应用。当超声波遇到流动的血液时,反射波的频率会因血流方向而改变(类似救护车驶近时鸣笛声变高、远离时变低)。通过分析这种频率偏移,超声不仅能显示血管形态,还能测量血流速度,甚至判断是否存在栓塞或狭窄。  

那些让患者“摸不着头脑”的细节  

1. 为什么检查前要空腹或憋尿?  

胆囊是个“害羞的器官”。进食后,胆囊会收缩排出胆汁,导致胆囊壁皱缩、内部结构模糊,容易漏诊胆囊结石或息肉。而妇科检查时,充盈的膀胱就像一个“水囊”,能推开肠管,减少气体干扰,让子宫和卵巢清晰显现。  

2. 为什么探头要涂黏糊糊的“果冻”?  

这层透明凝胶(耦合剂)是声波传导的“桥梁”。空气会大幅衰减超声波,如果没有耦合剂填充探头与皮肤间的微小空隙,声波无法有效进入人体,图像会布满雪花状的“伪影”,影响诊断。  

3. 为什么检查时探头要用力按压?  

腹部脂肪较厚或肠气较多时,声波会被脂肪层吸收或被气体反射,导致图像模糊。适度按压可以缩短声波传播路径,排除气体干扰,让深层器官“现身”。  

4. 为什么检查时间有长有短?  

简单筛查(如单部位B超)可能只需3-5分钟,而复杂病例(如胎儿畸形筛查、肿瘤良恶性鉴别)需要多角度观察、测量血流参数,甚至调用弹性成像等高级功能,耗时可能超过20分钟。  

超声家族的“十八般武艺” 

超声并非“黑白电视”的代名词。现代超声技术已发展出多种“分支”:  

弹性成像:通过按压探头观察组织形变程度,判断肿瘤硬度(恶性通常比良性更硬),类似用手按压面包和石头的区别。  

超声造影:向血管内注射微泡造影剂,增强血流信号,能清晰显示微小病灶的供血情况,甚至发现早期肝癌。  

介入超声:在实时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活检或治疗,如抽吸囊肿积液、注射药物消融甲状腺结节,精准度可达毫米级。  

三维/四维超声:通过多平面重建技术,生成立体图像或动态视频,让医生能“旋转”观察胎儿面部或心脏结构。  

超声检查有辐射吗? 

这是许多孕妇和家长的共同担忧。超声波属于机械波,与X光、CT的电离辐射完全不同。它的能量极低,仅用于振动人体组织产生回声,不会破坏细胞DNA。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诊断级超声在正规操作下对胎儿和人体无害。不过,对于三维超声等需要长时间聚焦的技术,医生仍会控制总暴露时间,确保绝对安全。  

超声技术将如何改变医疗? 

未来的超声可能更“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能自动识别病灶、测量参数,甚至预测疾病风险;可穿戴超声设备可连续监测心脏功能或血栓形成;5G技术让基层医生能实时上传图像,获得三甲医院专家的远程指导……  

结语

在超声科工作多年,我见过太多紧张与释然的瞬间:孕妇看到胎儿健康心跳时的泪水,老人得知血管通畅后的笑容,年轻人拿到良性结节报告后的长舒一口气……超声检查的背后,是患者对健康的渴望,也是医生对精准的追求。下次当你躺在检查床上,不妨放松心情——那团“果冻”、那阵轻微的按压、那些闪烁的图像,都是守护健康的“无声语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