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春交替、气温多变的时候,医院儿科门诊总会迎来一波“肺炎小患者”。小儿肺炎作为儿童呼吸道常见病,不仅会让孩子发烧、咳嗽,严重时还可能影响呼吸,让家长格外揪心。其实,只要家长提前了解肺炎的相关知识,做好防护、早发现信号,就能大大降低孩子患病风险。下面就用大家能听懂的话,把小儿肺炎防护的关键要点讲明白。
为啥孩子容易得肺炎?
孩子得肺炎,主要和两方面有关。一方面,孩子的呼吸道还没发育成熟,就像没长结实的“防护墙”,病毒、细菌这些“坏家伙”很容易突破防线,钻进肺部引发感染。另一方面,肺炎高发季(冬春季为主)里,天气冷、空气流通差,病原体更容易存活和传播。加上孩子喜欢在幼儿园、游乐场等人员密集的地方玩耍,一旦有小朋友携带病菌,通过咳嗽、打喷嚏的飞沫就能快速传染,让肺炎“找上门”。
早发现:孩子出现这些信号,别不当回事!
很多家长分不清孩子是普通感冒还是肺炎,总觉得“扛扛就好”,结果耽误了治疗。其实只要认准以下信号,就能尽早发现肺炎苗头:
1. 核心症状要警惕:若孩子发烧持续 3 天以上,吃退烧药仍反复,还伴频繁咳嗽(干咳不停致脸红,或咳嗽带痰咳到吐奶、喘气费劲),需多留心。
2. 危险信号别忽视:孩子安静时(如睡着后),数其呼吸(一吸一呼算一次),1-5 岁孩子每分钟超 40 次属呼吸急促;若呼吸时鼻翼扇动、肋骨间或锁骨上皮肤内陷,甚至嘴唇、指甲盖发紫,可能缺氧,情况紧急。孩子突然没精神、不爱玩、嗜睡或哭闹不止,也可能是肺炎信号。
3. 分清感冒和肺炎:普通感冒先鼻塞流涕,后轻微咳嗽,精神食欲基本不受影响;肺炎常先咳嗽发烧,症状渐重,还影响呼吸和精神状态,这是两者最明显区别。
最关键:4个防护要点,照着做就对了!
做好防护是避免孩子得肺炎的核心,家长跟着这4点做,就能给孩子筑起“保护盾”:
(一)少去“危险场合”,减少接触病原体
肺炎高发季,尽量不带孩子去商场、室内游乐场等人多密闭处,优先选择公园等开阔通风地,避免交叉感染。家人感冒咳嗽需与孩子隔离:相处戴口罩,咳嗽喷嚏捂口鼻,少抱孩子、不共用餐具,每天用消毒湿巾擦桌椅、门把手。
(二)做好“日常清洁”,把病毒“挡在门外”
1.教孩子正确洗手:打开流动水,抹上洗手液后,手心、手背、指缝、指尖、手腕都要搓到,至少搓20秒最后用清水冲净、擦干。孩子玩完玩具、出门回家、饭前便后,都要及时洗手。
2.家里勤通风清洁: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通风时抱孩子去其他房间防冷风直吹。玩具餐具定期消毒,常碰的门把手等,每天用稀释消毒水擦1次。
(三)增强“自身抵抗力”,让孩子少生病
1.保证充足睡眠:1-3岁孩子每天睡10~13小时,3-6岁孩子每天睡9~11小时,尽量让孩子晚上9点前入睡。
2.饮食均衡不挑食:每天给孩子吃1个鸡蛋、300毫升左右牛奶或酸奶,补充蛋白质;多吃新鲜蔬菜(菠菜、西兰花等)和水果(苹果、橙子等),保证维生素摄入。
3.适当户外活动:天气好的时候,上午10点后、下午3点前带孩子出门散步、晒太阳,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促进钙吸收。
(四)及时“打疫苗”,给孩子加层“保护盾”
给孩子打疫苗是预防肺炎的重要手段。国家免费的肺炎链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要按时接种,前者防肺炎常见致病菌,后者防流感(流感易诱发肺炎),6 月龄以上孩子可接种流感疫苗,建议每年 9-11 月接种。
别踩坑:这些错误做法,一定要避开!
很多家长照顾孩子时,会因“想快点好”用错方法,反而加重病情,这3个误区要避开:
误区1:孩子一咳嗽就“止咳”。咳嗽是身体排痰的过程,盲目吃止咳药会让痰堵在肺部,加重感染。正确做法是先带孩子看医生,若有痰,医生会开化痰药帮助排痰,而非单纯止咳。
误区2:发烧就“捂汗”。孩子体温调节能力差,捂太厚会让热量散不出去,导致体温更高,甚至引发惊厥。正确做法是发烧时适当减少衣物,用温水擦额头、腋窝、腹股沟帮助散热;体温超38.5℃,按医生建议吃儿童退烧药,别靠“捂汗”退烧。
结语
小儿肺炎虽让家长揪心,但做好防护就能少担心。记住早发现症状、做好4大防护、避开错误做法,日常多关注孩子状态,用科学护理为孩子筑牢健康防线,让孩子安稳度过肺炎高发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