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经常出现睡不着觉?还经常做梦?失眠多梦是常见的睡眠障碍,长期失眠多梦会导致日间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还会影响心血管、免疫等系统功能。中医内科通过整体辨证、个体化施治调理失眠多梦效果较好,本文将从中医角度阐述其成因、调理方法及日常注意事项。
认识失眠多梦
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夜间易醒、醒后难再入睡)或早醒,每周至少3次,持续超1个月,且影响日间功能。多梦则是睡眠中梦境频繁、内容杂乱,醒后记忆清晰,常伴疲劳感。二者常同时存在、相互影响。长期失眠多梦会打乱人体生理节律,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肾上腺素、皮质醇等激素分泌异常,影响机体能量代谢和免疫功能。研究显示,长期失眠者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也会增加意外事故发生概率。
中医眼中的失眠多梦
在中医理论中,失眠多梦属 “不寐”“多梦” 范畴。中医认为,正常睡眠依赖人体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协调,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会导致睡眠异常。其病因病机主要有:情志失调,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致肝气郁结,郁而化火,扰动心神;饮食不节,睡前过食辛辣、油腻食物或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会损伤脾胃,致胃气不和,升降失常,影响心神安宁;劳逸失度,过度劳累耗伤气血使心神失养,过于安逸则致气血运行不畅、痰湿内生,扰乱心神;久病体虚、年老体衰等使肾精不足、心血亏虚,导致心神失养,出现失眠多梦。
中医调理失眠多梦的方法
中医调理失眠多梦注重辨证论治。中药调理是常用方法,医生会依患者具体情况开个性化方剂。如心火旺盛型失眠,表现为心烦不寐、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常用朱砂安神丸清心泻火、安神定志;肝郁化火型,表现为急躁易怒、头晕头胀、口苦等,可选龙胆泻肝汤疏肝泻火、镇心安神;脾胃不和型,表现为睡后易醒、脘腹胀满、食欲缺乏等,常用保和丸和胃健脾、安神助眠。酸枣仁、百合、茯苓等单味中药也有助眠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针灸调理效果显著,通过针刺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和脏腑功能以安神助眠。常用穴位有神门穴(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能宁心安神、通经活络)、三阴交穴(内踝尖上 3 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可健脾益血、调肝补肾、安神定志)、安眠穴(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能镇静安神)。针灸一般 10 次为一疗程,疗程和频率依病情而定,过程中患者需注意保暖、保持放松。
推拿按摩简单易行,适合在家操作。按揉太阳穴(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 1 寸的凹陷处),用拇指或食指按揉 1-2 分钟,可疏风清热、安神定志;按摩足底失眠反射区(足底跟部中央)5-10 分钟,能调节脏腑功能、改善睡眠;按摩百会穴、风池穴等也有助于缓解症状。
情志调节,中医认为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不良情绪会影响脏腑功能导致睡眠障碍。患者应学会调节情绪,通过听舒缓音乐、散步、打太极拳、与家人朋友交流等缓解压力,避免情绪过度波动。
日常生活中的助眠小技巧
1.营造良好睡眠环境,卧室要安静、黑暗,光线过强会影响褪黑素分泌;温度以20-24℃为宜;选择舒适床垫和枕头,床垫硬度适中,枕头高度以一拳左右为宜。
2.保持规律作息,每天固定时间睡起,周末也不随意改变,帮助形成稳定生物钟。成年人每天需7~8小时睡眠,青少年8~9小时,儿童需更多。
注意饮食习惯,睡前避免辛辣、油腻、过饱食物及浓茶、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品。睡前可喝温牛奶,其中的色氨酸有助于睡眠。
3.养成良好睡前习惯,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产品,其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可泡脚(水温40-45℃,15~20分钟)、阅读轻松书籍、听轻柔音乐等放松身心。
何时需要寻求中医帮助
经生活调理后失眠多梦未改善,或症状严重(入睡困难超 30 分钟,夜间觉醒超 2 次,早醒后无法再入睡,伴明显日间功能障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时,需及时到医院中医内科就诊。就诊时,医生会询问病史、症状、饮食作息等,结合望闻问切辨证分析,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患者应积极配合,如实告知情况,以便医生准确判断和有效治疗。
结语
失眠多梦不仅会损害身体健康,更会严重降低生活质量。因此,大众需正确认识其潜在危害,主动采取科学方式进行调理。唯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平和心态,方能摆脱失眠多梦困扰,拥抱健康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