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AD),又称“异位性皮炎”或“遗传过敏性湿疹”,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以剧烈瘙痒和反复发作的皮疹为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尽管药物治疗不可或缺,但科学、系统的日常护理才是控制病情、预防复发的核心。本文结合临床实践与最新研究,为您提供一份可操作的护理指南。
基础皮肤护理:清洁与保湿双管齐下
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修复屏障是护理的首要目标。
(一)温和清洁:避免刺激,保护屏障
1.水温控制:沐浴水温以32°C-37°C为宜(微凉或温热),避免热水烫洗导致皮肤干燥。
2.时间与频率:每次沐浴5-10分钟,每日1次或隔日1次。夏季出汗多时可增加,冬季干燥时减少。
3.清洁剂选择:使用低敏、无香料、弱酸性(pH≈6)的沐浴产品,避免碱性肥皂或硫磺皂。
4.清洁方式:用手或柔软毛巾轻柔清洗,避免用力搓揉。结痂处可温水浸泡软化后清除。
(二)足量保湿:锁住水分,修复屏障
1.涂抹时机:沐浴后3分钟内,皮肤微湿时立即涂抹润肤剂,锁水效果最佳。
2.用量充足:儿童每周至少100克,成人每周至少250克(约半瓶标准装润肤霜)。干燥季节或皮肤严重受损时可增加用量。
3.产品选择:产品选择上,剂型方面,冬季或皮肤极干燥时选霜剂/膏剂,如凡士林;夏季或油性区域选乳液/啫喱。成分上,选含神经酰胺等且具天然保湿因子的,避开香料等。涂抹频次每日至少2次,干燥随时补,皮疹消退也需坚持用。
环境与生活管理:减少刺激与过敏原
识别并规避环境中的诱发因素,可显著减轻症状。
1. 穿着舒适:选择宽松、纯棉衣物,避免羊毛、化纤等粗糙织物直接接触皮肤。衣物勤换洗,使用无香料、无染料的洗衣液,并彻底漂洗。
2. 居住环境:室内温度18°C-22°C,湿度40%-60%。使用加湿器或湿毛巾维持湿度,避免过热诱发瘙痒。床单被罩每周用≥55°C热水清洗,使用防螨床罩,减少地毯、毛绒玩具。尽量避免饲养宠物,或禁止宠物进入卧室。花粉季节减少开窗,外出戴口罩;保持室内干燥,定期清洁空调滤网。
3. 避免物理化学刺激:勤剪指甲并保持平滑,夜间可戴棉质手套。搔抓会破坏屏障,加重炎症。做家务时戴手套,避免接触洗涤剂、消毒水、染发剂等化学物质。避免日光暴晒,外出使用物理防晒(遮阳伞、帽子);出汗后及时擦干并更换衣物。
饮食管理:理性忌口,均衡营养
饮食需个体化,避免盲目忌口导致营养不良。
1. 明确过敏原:通过饮食日记记录食物与症状的关系,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
2. 针对性避食:确认食物与症状相关后,遵医嘱避食 4 - 6 周观察皮疹变化。5 岁以下儿童常见致敏食物为牛奶、鸡蛋等;成人则为坚果、贝壳类等。
3. 避免刺激物:无论是否过敏,均应避免饮酒和辛辣食物(如辣椒、芥末),这些可能加重瘙痒。
4. 均衡饮食:在规避过敏原的前提下,保证饮食多样化,多吃新鲜蔬果(除非明确过敏)。
科学用药与主动维持治疗
药物治疗需遵医嘱,结合日常护理实现长期控制。
1. 规范使用外用药
抗炎药膏:在皮损活动期,按医嘱使用外用糖皮质激素(TCS)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TCI,如他克莫司)。TCI适合面部、颈部等敏感部位。
合理用药:不要“谈激素色变”,短期、规范使用TCS是安全的;长期使用TCI需定期评估疗效。
2. 主动维持治疗:即使皮疹消退,每周2次在曾反复发作的部位涂抹TCI或低效TCS,同时每日全身使用润肤剂,可显著降低复发风险。
3. 中重度患者的系统治疗:若局部治疗无效,医生可能建议生物制剂(如度普利尤单抗)或JAK抑制剂,需定期监测疗效与副作用。
心理健康:不容忽视的支持系统
慢性瘙痒和皮损或致焦虑抑郁,要关注心理调适。自我管理上,学知识、树信心,用放松技巧;家庭需给予理解鼓励;情绪困扰大时求专业帮助。关键要持之以恒、个体化调整:特应性皮炎是慢性病,日常护理(如保湿)要长期坚持,即便无症状也不松懈;依年龄、季节等动态调整护理方案;定期复诊与医生沟通;出现皮损加重等感染迹象或治疗无效,及时就医。
综上所述,通过科学护理与规范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能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复发,拥有健康、舒适的生活。记住:修复皮肤屏障,是战胜特应性皮炎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