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9月12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 直系亲属输血是否更安全? - 数字报刊系统 糖尿病足溃烂 创面修复这样做 超声揭秘瘢痕妊娠的“前世今生”  直系亲属输血是否更安全? 孕妈日常需警惕子痫前期预警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直系亲属输血是否更安全?

作者: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蒋明艳

 

在影视剧或日常生活中,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亲人之间输血更安全,排斥反应小。”甚至有人认为,直系亲属(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的血液更匹配,输血效果更好。然而,这种观点并不完全正确,甚至可能带来潜在风险。今天,就从医学角度分析直系亲属输血是否真的更安全?

输血的基本原理

输血远非简单的 “血液搬运”,而是一场涉及免疫系统的精密匹配过程。人类血液中,红细胞表面的抗原是第一道 “身份密码”——ABO 血型系统(A、B、AB、O 型)和 Rh 血型系统(阳性、阴性)的匹配是基础,一旦错配,可能引发急性溶血反应,出现高热、腰痛、黄疸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除了红细胞,白细胞表面的 HLA(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同样关键。HLA 如同免疫系统的 “身份证”,能帮助身体识别 “自己人” 和 “入侵者”。输血时,供血者的白细胞若与受血者的 HLA 差异过大,可能引发免疫排斥;但差异过小,也可能埋下隐患。

为了确保安全,医院会进行严格的 “交叉配血试验”:不仅要确认 ABO 和 Rh 血型一致,还要将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混合,观察是否发生凝集。只有完全相容的血液,才能被允许输入。

直系亲属输血的风险

直系亲属输血,看似 “亲上加亲”,实则可能暗藏杀机。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高死亡率,早已为这种行为敲响警钟。在输血这件事上,“科学配型” 比 “血缘关系” 更值得信赖。

1.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

这是直系亲属输血最严重的风险之一。TA-GVHD是一种罕见但致命的并发症,由于供血者的活性淋巴细胞(一种白细胞)在受血者体内存活并攻击其组织,导致发热、皮疹、肝功能损害,甚至多器官衰竭。

正常情况下,受血者的免疫系统会清除外来淋巴细胞。但如果供血者是直系亲属,尤其是HLA高度匹配时(如同胞兄弟姐妹),受血者的免疫系统可能无法识别这些淋巴细胞为“外来物”,导致它们存活并攻击宿主。TA-GVHD的死亡率高达90%,且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因此,医学上通常建议避免直系亲属直接输血,除非血液经过特殊处理(如辐照灭活淋巴细胞)。

2.同种异体免疫反应

直系亲属之间某些血型抗原(如HLA、血小板抗原)可能高度相似,长期输血可能导致受血者对这些抗原产生抗体,影响未来输血或器官移植的效果。例如,孕妇如果多次接受直系亲属的血液,可能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增加胎儿发生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风险。

3.遗传性疾病传播

血液相关的遗传病(如地中海贫血、血友病、蚕豆病等)往往具有家族聚集性。即使亲属外表健康,也可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直接输入其血液,可能让受血者面临潜在的基因风险,尤其是对于需要长期输血的患者,这种风险会累积增加

为什么有人认为“亲属输血更安全”?

这种误解可能源于以下几个原因:

1.血型匹配度高:直系亲属间ABO血型相同的概率较高,但仅凭这一点不足以证明输血更安全。

2.影视剧误导:许多影视作品为了渲染亲情,常出现“亲属献血救命”的情节,但现实中这种情况需要严格医学评估。

3.对免疫排斥的误解:器官移植中,亲属供体的匹配度确实更高,但输血机制不同,亲属血液反而可能带来额外风险。

正确的输血原则

现代输血医学强调安全、科学、合理用血,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首选库存血:血站的血液经过严格筛查,确保无传染病(如HIV、乙肝、梅毒等),并经过辐照或滤除白细胞处理,降低TA-GVHD风险。

2.避免亲属直接输血:如特殊情况必须使用亲属血液,需经过辐照处理以灭活淋巴细胞。

3.自体输血:对于择期手术患者,可提前储存自身血液,避免异体输血风险。

特殊情况下的亲属输血

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如稀有血型缺乏、紧急大出血),可能不得不考虑亲属供血,但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经过严格的血型匹配和交叉配血试验。

2.血液必须经过辐照处理,灭活淋巴细胞。

3.供血者需接受传染病筛查,确保无感染风险。

总之,直系亲属输血并不比普通献血者更安全,反而可能增加移植物抗宿主病等严重风险。现代输血医学强调科学配血和规范处理,亲属间的直接输血应尽量避免。如果遇到需要输血的情况,应信任专业医疗机构的血库供应,而非依赖“亲情血”的误区。输血安全无小事,科学认知才能更好地保护生命健康。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