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9月12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糖尿病足溃烂 创面修复这样做 - 数字报刊系统 糖尿病足溃烂 创面修复这样做 超声揭秘瘢痕妊娠的“前世今生”  直系亲属输血是否更安全? 孕妈日常需警惕子痫前期预警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糖尿病足溃烂 创面修复这样做

作者: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 于弘峻


 

糖尿病足溃烂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看似简单的皮肤破损,可能隐藏着神经病变、血管损伤和感染的复杂问题。若处理不当,轻则迁延不愈,重则面临截肢风险。本文将从疾病本质、修复原则、家庭护理到预防策略,系统讲解科学应对方法,帮助患者掌握主动权。

 

 

“小伤口”会酿成大麻烦

糖尿病足溃烂的本质是高血糖引发的“连锁损伤”。长期血糖失控会损害下肢神经和血管:神经病变导致足部感觉减退,患者可能对疼痛、温度变化失去感知,即使被鞋袜磨破皮肤也浑然不知;血管病变则使足部供血不足,伤口缺乏营养和氧气,愈合能力大幅下降。此时,哪怕一个微小的伤口,也可能成为细菌入侵的门户,引发深层组织感染甚至骨髓炎。 

 

典型表现:足部皮肤干燥皲裂、颜色苍白或发紫,感觉麻木或刺痛,出现鸡眼、胼胝(老茧)或关节畸形。若发现伤口渗液增多、异味加重、周围红肿,需警惕感染加重。 

 

 

创面修复三阶段

糖尿病足溃烂的修复需分阶段精准干预,家庭护理无法替代专业医疗,但可与治疗形成协同效应。 

 

1. 急性期:清创与感染控制 

伤口初期可能伴有坏死组织和大量渗液,此时需由医生进行清创: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去除腐肉和异物,为后续愈合创造条件。若存在感染,需通过分泌物培养明确病原体,针对性使用抗生素。切勿自行涂抹草药或偏方,这些物质可能携带细菌,或刺激伤口导致炎症加重。 

 

2. 修复期:促进肉芽生长 

当伤口进入修复阶段,核心目标是加速新生组织(肉芽)生长。现代创面修复技术提供了多种选择: 

负压伤口治疗(NPWT):通过密闭敷料连接负压装置,持续吸走渗液,减少细菌滋生,同时刺激细胞增殖。 

新型敷料:根据伤口情况选择水胶体敷料(保湿)、含银敷料(抗感染)或生物活性敷料(模拟皮肤结构)。 

富血小板血浆(PRP):抽取患者自身血液,提取富含生长因子的血小板血浆,注射到伤口周围,激活修复机制。 

 

3. 功能重建期:恢复足部功能 

对于深达骨面或长期不愈合的创面,可能需要手术干预。皮瓣移植是常用方法,通过转移健康皮肤和皮下组织覆盖创面,既促进愈合,又能保留足部功能。近年来,3D生物打印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可定制个性化皮肤组织,为复杂创面修复提供新可能。 

 

 

家庭护理四要诀

专业治疗之外,日常护理是预防复发、加速愈合的关键。 

 

1. 每日“三查两护” 

检查:每天观察足部,重点检查足底、趾缝和甲沟,可用镜子辅助或请家人帮忙。 

清洁:用37℃左右温水泡脚不超过10分钟,避免用力搓洗,洗后用软毛巾彻底擦干,尤其是趾缝。 

保湿:涂抹不含酒精的润肤霜(如尿素软膏),防止皮肤干燥开裂,但避免在伤口处直接使用。 

 

2. 选对鞋袜,减轻压力 

鞋子:选择透气性好、前足空间宽敞的款式,避免尖头鞋或高跟鞋。新鞋需逐步适应,从每天穿1-2小时开始。 

袜子:优先选五指袜,可分散脚趾压力,减少摩擦;每日更换,保持清洁。 

 

3. 运动有讲究,避免二次损伤 

禁忌:长时间行走、赤脚行走、高温足浴(如热水泡脚、暖脚宝)。 

推荐:坐姿抬腿训练(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水中步行(利用浮力减轻足部压力)。 

 

 

主动管理预防复发

 

糖尿病足溃烂的预防需贯穿日常生活,核心是控制血糖、定期筛查、多学科协作。 

 

血糖管理:遵循医嘱用药,定期监测血糖,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定期筛查:每年做一次下肢血管超声和神经传导检测,每季度检查足部压力分布,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多学科团队(MDT):内分泌科调控血糖,血管外科改善供血,创面修复科处理伤口,三科协作可显著提高保肢率。 

 

 

结语

 

糖尿病足溃烂虽看似棘手,却绝非“不治之症”,关键在于以科学态度积极应对:小伤口切莫忽视,务必及时就医,避免拖延酿成大祸;专业治疗需紧跟医嘱,规范进行不敷衍;家庭护理更要细致入微,从清洁到保湿,每一步都不容马虎;预防复发需长期坚持,定期评估足部风险,将隐患扼杀在萌芽。每一步细心呵护,都是对足部健康的深情守护与珍贵投资。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