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的悄然降临,寒风凛冽中,我们纷纷寻求各种取暖方式以抵御严寒。烧煤、木炭取暖,燃气热水器等设备成为许多家庭的选择,它们为我们带来了温暖,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风险。若使用不当,这些取暖设备极有可能从“温暖之源”变为“毒源”,引发一氧化碳中毒这一冬季常见的“隐形杀手”。
一氧化碳中毒概述
一氧化碳中毒,俗称煤气中毒,是一种因人体吸入一氧化碳气体后,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导致血中含氧量显著下降,从而引发人体缺氧的严重生理反应。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不溶于水的气体,主要由含碳化合物燃烧不完全产生,如煤气、汽车尾气、燃油燃烧产生的烟雾等。当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达到0.04%-0.06%时,即可使人中毒。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极高,一旦结合,血红蛋白便丧失了携带氧气的能力。这种结合非常稳定,不易解离,导致组织缺氧。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严重者可出现脑水肿、继发脑血管病变、缺氧性脑病,甚至危及生命。
中毒分级及临床症状
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根据中毒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级。
轻度中毒:头痛、头晕、耳鸣、恶心、呕吐、全身无力等。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10%-30%。及时脱离中毒环境,吸入氧气或新鲜空气后症状会很快好转。
中度中毒:在轻度中毒症状基础上,出现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多汗、走路不稳、困倦乏力、烦躁不安、意识模糊等。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30%-50%。经积极治疗后可以恢复正常,且无明显并发症。
重度中毒:意识障碍、呼之不应、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瞳孔散大、血压下降,甚至呼吸微弱或停止,肢体僵硬或瘫软,心电图检查显示心肌损害或心律失常。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50%。死亡率高,存活者多遗留严重后遗症,如瘫痪、痴呆、抽风、精神不正常等。
救护措施
当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时,应迅速采取以下救护措施——
立即行动:确保环境安全,施救者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进入室内,避免使用明火以防爆炸。迅速关闭灶具、热水器阀门、管道燃气,熄灭炭火。
转移患者:立即打开门窗通风,迅速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处。
救治患者:松解患者衣领、腰带,清醒患者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对意识不清者,保持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确保呼吸道通畅,以防呕吐物窒息。同时注意保暖。
拨打120:尽快拨打120电话,保持电话通畅。等待急救人员到来期间,密切观察中毒者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心跳呼吸停止,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自救方法:若自己感到头晕、恶心、呕吐、全身无力但不能站立且意识尚可时,应立即意识到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此时应迅速匍匐爬行至通风地带(因为一氧化碳比空气轻,贴近地面的空气相对新鲜),并大声呼救寻求帮助。
治疗要点:氧疗是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最有效的方法。轻度中毒者可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入高浓度氧气。中重度中毒者需采取高压氧治疗。
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一氧化碳中毒,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增强安全意识:学习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和急救知识。保持室内良好通风,尤其是冬天、回南天及霉雨天气时。
正确使用煤气设备:煤气热水器或煤气、燃煤等设备不应放置于家人居住的房间或通风不良处。注意热水器或煤气等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及保养。检查连接煤气具的橡皮管是否松脱、老化、破裂或虫咬。安装可燃气体泄漏报警器。
其他注意事项:煤气具应放在不燃烧材料上面,周围勿放易燃品。自动点火的煤气具在连续未点燃时,应稍等片刻后再点火。不要躺在门窗紧闭、开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不要长时间待在未发动的空调车内,如感到不适应及时开窗呼吸新鲜空气。
社会共治
社区应通过多种方式如讲座、宣传资料、海报等,向居民普及一氧化碳中毒的危害、预防及急救知识,并组织志愿者上门检查燃气设施,消除隐患。
社会层面,媒体应加强相关报道和宣传,政府部门需加强监管并制定政策,企业应强化员工安全培训。同时,要避免误区,如冻醒患者或炉边放水防中毒等错误做法。
结语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并在不幸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救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让我们共同警惕这一冬季“隐形杀手”,守护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