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8月29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如何急救血型不合导致的急性溶血反应 - 数字报刊系统 如何急救血型不合导致的急性溶血反应 一氧化碳中毒的防与治 高血压伴心力衰竭,饮食调整有讲究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护理要点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急救血型不合导致的急性溶血反应

作者:河池市宜州区人民医院 莫善

输血是临床上治疗严重失血、贫血等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如果发生输错血型的情况,会引发严重的溶血反应。溶血反应是指输入的不相容红细胞或受血者自身红细胞在体内异常破坏,释放血红蛋白等物质,进而导致一系列严重病理改变。轻者可能出现发热、疼痛等症状,重者会引发休克、肾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了解溶血反应发生后的急救方法,对患者及家属、医护人员都至关重要。

紧急识别:第一时间察觉异常

溶血反应通常在输血开始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症状。

患者可能会突然感到畏寒、寒战,随后出现高热,体温可达 39℃以上;同时伴有明显的腰背疼痛,这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释放引发肾脏血管痉挛所致;部分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溶血导致的肺部血管收缩和肺水肿;而排出酱油色尿液,是因为血红蛋白经过代谢进入尿液,使尿液颜色改变。

当患者或陪同人员发现这些症状时,应高度怀疑发生了溶血反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现场急救:争分夺秒的关键步骤

一旦怀疑发生溶血反应,要立即停止输血。输血装置中的血液可能会持续加重溶血,所以必须迅速关闭输血器开关,移除输血装置。

随后,第一时间呼叫医护人员,清晰告知患者的症状表现、输血开始时间等关键信息,以便医护人员快速判断病情。

在等待医护人员到来期间,要保持患者静脉通路畅通,因为后续的治疗需要通过静脉给予药物和补液。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可简单向其解释保持静脉通路的重要性,避免患者无意识拉扯输液管。同时,可以通过触摸患者手腕测脉搏、观察胸部起伏数呼吸次数、使用家用血压计测量血压等方式,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简易监测,并及时告知赶来的医护人员。

医院救治:专业处理流程

患者送医后,医护人员即刻启动标准化诊疗。

首要开展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测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水平,评估贫血程度;复查血型及交叉配血,确认输血相容性;通过血生化检查电解质、肝肾功能指标,判断溶血对器官的损害;凝血功能检测则排查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并发症。这些检查获取的系统化数据,为后续治疗方案提供精准依据。

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与支持治疗并行。

药物方面,应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红细胞破坏;使用呋塞米等利尿剂增加排尿,促进血红蛋白排出,保护肾功能;若出现休克,快速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

支持治疗上,通过静脉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纠正血容量不足,并依据电解质和血气分析结果,动态调整补液成分,维持内环境稳定,为机体恢复创造条件。

后续护理:康复关键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后续护理对康复至关重要。

患者及家属需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变化,如体温是否恢复正常、尿液颜色是否变浅、有无再次出现腰背疼痛等症状。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饮食上,建议患者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新鲜蔬菜水果等,帮助身体恢复;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休息方面,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可根据身体恢复情况适当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

预防为主:避免悲剧重演

预防溶血反应是保障输血安全的关键。

医院层面严格执行输血安全规范,通过 “三查八对” 制度,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信息进行多轮核对。同时,借助信息化系统精准匹配血源,实行双人核对确认流程,最大限度降低人为失误风险。

患者及家属在输血过程中也扮演重要角色。输血前,可主动向医护人员确认血型等关键信息,如询问 “本次输注的是什么血型的血液”;输血期间,需密切留意自身身体状况,一旦出现畏寒、发热、腰背疼痛等不适症状,务必立即告知医护人员。通过医患双方的共同协作,才能有效预防溶血反应,守护输血安全。

结语

总之,溶血反应是输错血型后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掌握相关的急救知识、预防措施,对保障患者生命健康意义重大。无论是患者及家属,还是医护人员,都应提高对溶血反应的认识。通过及时、正确的急救处理,规范的医院救治,以及严格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溶血反应的危害,避免悲剧发生。希望本文的科普内容,能让更多人了解溶血反应,在面对类似情况时做出正确应对。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