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8月22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俯卧位通气:呼衰患者的希望之光 - 数字报刊系统 俯卧位通气:呼衰患者的希望之光 这些动作可悄悄缓解颈椎病 甲减 =“懒癌”?总犯困、胖得快可能是它在搞鬼 血脂异常别忽视——“血管清道夫”养成记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俯卧位通气:呼衰患者的希望之光

作者:梧州市人民医院 杨子杰

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呼吸衰竭(呼衰)是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患者由于肺部气体交换障碍,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甚至危及生命。面对这种情况,医疗团队会采取多种治疗手段,如氧疗、机械通气等。而近年来,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ing)作为一种简单、经济且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在改善呼衰患者氧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呼衰患者的希望之光”。

什么是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通气,顾名思义,就是让患者从传统的仰卧位(平躺)转为俯卧位(趴着),以改善肺部通气和氧合。这一方法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但直到近年来,特别是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COVID-19重症肺炎的治疗中,才被广泛认可和应用。

研究发现,俯卧位可以改变肺部的血流分布,减少肺泡塌陷,促进更均匀的通气,从而提高血氧水平。在某些情况下,它甚至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病死率。

俯卧位通气:让肺“换个姿势呼吸”

1. 原理:改善通气/血流比例

人体的肺由无数小气囊(肺泡)组成,负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当患者平躺时,背部肺泡受重力影响容易塌陷,导致通气不足;而前胸肺泡虽能通气,但血流相对较少,形成“通气多、血流少”的浪费现象。这种不匹配会加重缺氧。

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ing)即让患者趴着呼吸。这一姿势能利用重力作用,使背部塌陷的肺泡重新张开,增加通气区域;同时,前胸的血流会重新分布到背部,改善通气与血流的匹配度,从而提高氧合效率。

2. 操作:团队协作,细节决定成败

俯卧位通气并非简单“趴过来”,而是一项需要多学科协作的精细操作。

评估与准备:检查患者生命体征、皮肤状况、管路安全(如气管插管、静脉导管),准备软枕、减压贴等辅助工具。

体位调整:将患者缓慢翻转至俯卧位,头部偏向一侧,胸部和髋部垫软枕以减轻压力,双上肢自然摆放或置于头侧。

监测与调整: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血压等指标,每2小时调整头部方向,避免面部和颧骨受压。

时长与频率:通常每次俯卧12-16小时,每日1-2次,具体根据患者耐受性调整。

哪些患者适合俯卧位通气?

并非所有呼衰患者都需要俯卧位通气,其适用人群需严格评估:

1.主要适应症:

中重度ARDS(氧合指数≤150mmHg);

肺部感染导致严重低氧血症;

传统机械通气效果不佳的患者。

2.相对禁忌症:

脊柱骨折、颅内高压等不宜俯卧的疾病;

近期腹部手术、妊娠晚期等特殊情况;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如严重低血压)。

俯卧位通气如何实施?

在ICU中,俯卧位通气是一项需要多学科协作的"技术活",通常由医生、护士和呼吸治疗师共同完成。具体步骤如下:

1.准备阶段:

移除床头板,整理各类管道(气管插管、静脉导管等);

在患者胸前、髂部、膝关节等骨隆突处垫上软枕,避免压疮;

准备足够的镇静镇痛药物,减少患者不适。

2.翻身操作:

由5-6名医护人员同步协作,将患者缓慢翻转至俯卧位;

调整头部位置,保持气道通畅,避免颈部过度扭转;

固定各类管道,防止牵拉或脱出。

3.监测与调整:

持续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每2小时微调体位,避免局部受压;

定期评估皮肤完整性,预防压疮。

4.翻身回仰卧位:

俯卧位持续时间根据病情决定,通常12-16小时后翻转回仰卧位;

翻身过程需同样谨慎,避免管道移位或血压波动。

患者和家属的常见疑问

问:俯卧位会不会很痛苦?
答:医护人员会使用镇静镇痛药物,患者通常处于浅睡眠状态,无明显痛苦。翻身时动作轻柔,且会通过按摩、音乐等方式缓解不适。

问:俯卧位需要持续多久?
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一般每天12-16小时,持续数天至数周。部分患者可能需长期间歇性俯卧。

问:俯卧位能完全治愈呼衰吗?
答:俯卧位通气是综合治疗的一部分,需配合机械通气、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措施。它能为肺部修复争取时间,但最终康复取决于原发病的控制。

结语

俯卧位通气,这项看似简单的"趴着睡"技术,实则是重症医学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它用最朴素的物理原理,为濒临衰竭的肺部注入生机,让无数患者重见生命的曙光。作为重症护理工作者,我深知每一次俯卧位的翻转,都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守护。愿更多患者和家属了解这项技术,在黑暗中抓住希望,共同迎接呼吸自由的明天。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