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8月22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手足口病高发期如何保护5岁以下儿童 - 数字报刊系统 儿童头痛的常见类型及快速识别方法 手足口病高发期如何保护5岁以下儿童 如何正确应对痔疮急性发作 造口阿姨的蜕变:从自卑到重拾笑容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手足口病高发期如何保护5岁以下儿童

作者:忻城县人民医院 李璐

每年4-7月,我国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国家疾控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春季报告病例较去年同期上升30%,其中5岁以下儿童占比超90%,重症病例中80%未接种EV71疫苗。这场“看不见的战争”中,家长如何为孩子筑起防护墙?本文结合最新诊疗指南与临床经验,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

疾病认知:识别“隐形杀手”的真面目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发,主要通过飞沫、接触和粪口途径传播。病毒在体外存活能力极强:门把手可存活48小时,玩具表面达72小时。感染后潜伏期3-5天,典型症状呈现“三步曲”:  

1. 发热:85%病例首发症状为突发高热(38.5℃以上),持续1-3天;  

2. 口腔病变:舌、颊黏膜出现疼痛性疱疹,1-2天后破溃形成溃疡,导致拒食、流涎;  

3. 皮肤疹:手心、足底、臀部出现米粒大小红色斑丘疹,部分病例伴膝、肘关节皮疹。  

高危信号需警惕:若孩子出现持续高热(>3天)、精神萎靡、肢体抖动、呼吸急促(>40次/分)等症状,可能已发展为重症脑炎或肺水肿,需立即就医。临床统计显示,未及时干预的重症病例死亡率高达3%。

三级防护体系:从源头阻断传播链  

第一级:基础防护——切断传播途径  

1. 手卫生革命:教会孩子七步洗手法(内-外-夹-弓-大-立-腕),使用含60%以上酒精的免洗洗手液。研究证实,规范洗手可使感染风险降低55%。  

2. 环境管理:  

     玩具消毒:塑料玩具用56℃热水浸泡30分钟,毛绒玩具紫外线照射20分钟;  

     餐具消毒:煮沸15分钟或使用消毒柜;  

     通风管理:每日至少3次开窗通风,每次≥30分钟。  

3. 疫苗接种:EV71疫苗是预防重症的“金盾”。两剂次接种后对EV71相关重症保护率达90%以上,建议6月龄-5岁儿童尽早完成接种,首剂建议在12月龄前完成。

第二级:早期干预——控制病情进展  

1. 症状监测:建立家庭健康日志,每日记录体温、皮疹变化、进食情况。幼儿园应落实晨检“四步法”:  

     望:观察手、足、口腔有无皮疹;  

     问:询问孩子是否有咽痛、拒食;  

     触:触摸额头感知体温;  

     测:对疑似病例使用额温枪复测。  

2. 隔离管理:确诊患儿需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天,多孩家庭应实行分餐制,设置独立玩具区。

第三级:重症防治——把握黄金救治期  

1. 预警指标:  

     脑脊液检查:白细胞>10×10?/L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血氧监测:持续低于93%需警惕肺水肿。  

2. 治疗原则:  

     禁用药物:阿司匹林(可能引发瑞氏综合征)、抗生素(对病毒无效)、抗病毒药物(缺乏特效药);  

     合理退热:3月龄以上可用对乙酰氨基酚,6月龄以上可选布洛芬,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特殊场景防护:托幼机构与外出安全指南 

托幼机构防控:  

病例发现后需在48小时内上报疾控部门,所在班级停课10天;  

被褥消毒:采用56℃以上烘干30分钟或阳光暴晒6小时;  

晨检异常儿童应立即隔离,通知家长带至医疗机构排查。

外出防护要点:  

游乐场“三件套”:一次性坐垫、独立包装湿巾、便携式免洗洗手液;  

交通工具选择:优先自驾,乘坐公共交通时避开高峰时段,全程佩戴儿童专用口罩;  

饮食安全:避免食用路边摊,自带餐具和独立包装零食。

家长必知:破解三大认知误区 

误区1:“得过一次就终身免疫”  

引发手足口病的病毒有20余种血清型,感染某型后仅对该型产生短期免疫,仍可能因感染其他型别再次发病。

误区2:“成人不会感染”  

成人多为隐性感染者,携带病毒率约15%。接触患儿后若未规范洗手,可能将病毒传播给其他儿童。

误区3:“中药偏方更安全”  

湿热证可用金银花露辅助退热,但脾虚证患儿滥用清热药可能加重腹泻。所有治疗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紧急情况速查表 

出现以下6种症状,立即送医:  

1. 持续呕吐超过4小时;  

2. 抽搐或肢体无力;  

3. 面色苍白、四肢发凉;  

4. 呼吸急促伴口唇发紫;  

5. 无法进食导致尿量明显减少;  

6. 3岁以下高热不退超过24小时。

结语 

手足口病可防可控,关键在于构建“家庭-学校-医疗机构”三级防护网。记住“三要三不要”原则:要及时接种疫苗、要科学消毒、要密切观察;不要滥用药物、不要轻信偏方、不要隐瞒病情。让我们用科学知识为孩子撑起保护伞,共度安全健康的高发季。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