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所涵盖的疾病种类繁多,涉及人体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的各个方面。了解这些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于患者及时发现病情、积极配合治疗以及恢复健康至关重要。让我们一同深入这个领域,全面了解相关知识。
1.常见疾病的诊断
(1)症状判断:患者自身察觉到的症状是疾病诊断的重要线索。例如,排尿异常是泌尿外科疾病常见的症状表现。尿频,即排尿次数明显增多,可能暗示泌尿系统感染、前列腺增生等问题;尿急,指突然有强烈的尿意,迫不及待需要排尿,这在泌尿系统感染、膀胱过度活动症中较为常见;尿痛,排尿时尿道或伴耻骨上区、会阴部位疼痛,多为炎症刺激所致。另外,血尿也是一个关键症状,尿液中带血,可能是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炎症等多种原因引起。如果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尤其需要警惕泌尿系统肿瘤。
(2)体格检查:医生通过直接接触患者进行体格检查,获取重要诊断信息。对于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会进行外生殖器检查,观察阴茎、阴囊、睾丸等外观是否有畸形、肿胀、破损等异常。例如,附睾炎时可摸到肿大的附睾,有明显压痛。对于泌尿系统疾病,还可能进行直肠指检,通过触摸前列腺的大小、质地、有无结节等,辅助诊断前列腺疾病,如前列腺增生时前列腺体积增大,质地较硬。
(3)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是一项基础且重要的检查。通过检测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细菌、蛋白质等成分,初步判断泌尿系统是否存在问题。如白细胞增多可能提示泌尿系统感染,红细胞增多则可能与血尿相关疾病有关。尿培养可以明确尿液中存在的病原体,并指导抗生素的选择。血液检查中,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测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PSA升高可能提示前列腺癌,但需要进一步检查排除其他因素。
(4)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手段,对泌尿系统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等疾病的诊断有很大帮助。它可以清晰显示肾脏、输尿管、膀胱、前列腺等器官的形态、大小、结构,判断是否存在病变。例如,能准确发现肾脏内的结石、膀胱内的占位性病变等。CT检查对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更为精确,尤其在诊断泌尿系统肿瘤时,能够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2.常见疾病的治疗
(1)药物治疗:对于泌尿系统感染,根据尿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是主要治疗方法。一般疗程较短的膀胱炎,用药3-7天;而肾盂肾炎等上尿路感染,疗程可能需要10-14天。前列腺增生患者,常用5α-还原酶抑制剂,如非那雄胺,可缩小前列腺体积;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能松弛前列腺和膀胱颈部平滑肌,改善排尿症状。对于男性性功能障碍,如勃起功能障碍,常用西地那非、他达拉非等药物,通过改善阴茎海绵体的血液供应,帮助患者恢复正常勃起功能。
(2)手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若无法通过保守治疗排出,可采用手术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适用于较小的结石,利用高能冲击波将结石击碎。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是通过输尿管镜进入输尿管,直接击碎并取出结石。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则用于处理较大的肾结石,通过在腰部建立通道进入肾脏进行操作。前列腺癌患者,根据病情和身体状况,可能需要进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切除前列腺及周围部分组织。
(3)物理治疗:对于一些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物理治疗是辅助治疗的有效手段。例如,前列腺按摩可以促进前列腺腺管排空,增加局部药物浓度,缓解症状。热疗通过局部加热,改善前列腺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此外,对于某些泌尿系统疾病康复期的患者,适量的运动和康复训练也有助于身体恢复,如盆底肌训练对于改善尿失禁症状有一定作用。
(4)生活方式调整:无论对于疾病的预防还是治疗后的康复,生活方式的调整都至关重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饮用1500-2000毫升水,可稀释尿液,减少泌尿系统结石和感染的发生风险。避免久坐,定时起身活动,对预防前列腺疾病有益。规律作息、均衡饮食、戒烟限酒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
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患者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的各项检查和治疗。同时,了解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知识,也能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地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