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8月15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医学检验,不只是查血验尿 - 数字报刊系统 急性阑尾炎为啥要急诊手术?普通外科为你解答 从卧床到行走:脊柱术后康复的“黄金 72 小时” 微创手术也能“无痛”?宫腹腔镜麻醉技术解析 医学检验,不只是查血验尿 探索高压氧在脑外伤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医学检验,不只是查血验尿

来源: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    作者: 赵娟

提到医学检验,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医院里抽血、送尿样的场景,“查血验尿”几乎成了它的代名词。但事实上,现代医学检验早已突破这一局限,发展成覆盖人体生理、病理多维度的“健康侦察体系”,从微观分子水平到宏观器官功能评估,在疾病预防、治疗监测、预后判断中都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

1.不止体液:医学检验的“样本版图”早已扩容传统“查血验尿”针对的是体液样本,而现代医学检验的样本类型早已扩容——只要能反映健康状态,都可能成为检测“靶点”。除血液(全血、血清、血浆)、尿液外,粪便、脑脊液、胸腹水、毛发、皮肤组织等,都能提供关键诊断线索。粪便检验远不只是“查寄生虫”。粪便潜血试验能捕捉肉眼不可见的微量消化道出血,是胃癌、结肠癌的早期预警信号;粪便微生物检测通过分析肠道菌群,可辅助诊断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甚至关联代谢性疾病排查。脑脊液检验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金标准”之一。患者出现剧烈头痛、意识障碍时,腰椎穿刺获取的脑脊液,通过检测细胞数量、蛋白质含量及病原体,能精准区分细菌性与病毒性脑膜炎,避免治疗误判。毛发检验也逐渐临床化:检测微量元素可判断重金属中毒,且能反映过去数月至数年的暴露情况,比血液检测更具“追溯性”;检测激素水平则能辅助诊断甲状腺功能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

2.超越“定性”:从“有没有病”到“病得怎样”的精准评估很多人以为医学检验只判断“有病没病”,比如“白细胞升高=有炎症”。但现代检验已迈向“定量”“定位”精准化,不仅能确定“是否患病”,还能明确“病情程度”“病变位置”“治疗敏感性”。肿瘤检验中,除传统肿瘤标志物(如肺癌CEA、肝癌AFP)定量检测可辅助判断肿瘤进展,分子病理检验更实现“精准定位”。通过检测肿瘤组织或血液中的循环肿瘤DNA(ctDNA),能找到基因突变位点(如肺癌EGFR突变、乳腺癌HER-2扩增),既助力判断转移癌原发部位,又能指导靶向治疗,提升疗效且减少副作用。慢性病管理中,检验的“定量”价值凸显。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能反映过去2-3个月平均血糖,是长期控糖的“金标准”;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则能在尿常规“尿蛋白”阴性时,发现肾脏早期损伤,为干预争取时间。

3.提前预警:医学检验是“治未病”的重要防线医学检验并非“生病后”才有用,它早已成为“治未病”的工具,能捕捉疾病前的“健康隐患信号”。体检中的“血脂四项”是典型预警检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升高会悄然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十几年后可能导致冠心病、脑梗死。早期检测异常并干预,可避免血管病变恶化。宫颈癌筛查的HPV检测与TCT检查,能在癌变前发现问题。高危HPV持续感染5-10年可能引发宫颈癌,而早期干预的治愈率几乎达100%,远高于晚期治疗效果。新生儿筛查同样关键。我国规定的苯丙酮尿症(PKU)、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H)筛查,能在患儿无症状时发现疾病——PKU患儿通过特殊饮食、CH患儿补充甲状腺素,可避免智力与身体发育异常。

4.技术革新:让检验更快速、精准、便捷技术革新推动医学检验不断升级,从手工操作到自动化仪器,从单一检测到多组学分析,甚至打破“必须去医院”的限制。急诊中,床旁检验(POCT)让结果“立等可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POCT心肌标志物检测,15分钟内即可出结果,为120分钟黄金抢救期争取时间,提升生存率、减少后遗症。感染性疾病诊断中,PCR技术实现“微量病原体”精准检测。新冠病毒检测中,PCR能扩增微量病毒核酸,避免传统培养法“耗时长、灵敏度低”的缺点,也广泛用于流感、乙肝等疾病检测。“居家检验”产品更让健康管理便捷化。家用血糖检测仪让糖尿病患者随时监测,幽门螺杆菌检测试纸、血脂检测仪等,助力慢性病患者自主管理健康。

从“查血验尿”到覆盖多样本、多维度、多场景的体系,医学检验是现代医学的“眼睛”——捕捉早期信号、指导治疗、评估预后。每一次准确诊断与有效干预背后,都有它的支撑。了解其价值,能让我们更科学地管理健康,守护自己与家人的幸福。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