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8月15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老年人胸腰椎骨折大问题?微创解决大疼痛 - 数字报刊系统 老年人胸腰椎骨折大问题?微创解决大疼痛 为生命小战士加油:肿瘤患儿如何进行营养支持 守护“夕阳视界”:老年朋友必知的眼科护理要点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年人胸腰椎骨折大问题?微创解决大疼痛

来源: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作者:梁承伟

一提起老年人骨折,大家伙儿最先想到的大多是胯骨摔折了,可是却偏偏忘记了另一个能够扰乱生活的“隐形杀手”,那就是胸腰椎骨折。在我们国家,60岁以上的老人里,大概有15%的人都得过这种病,差不多每6个人里面就有一个得过。更糟糕的是,有30%的患者因为误诊或没有及时治疗,原本可以走路的,最后只能躺着,严重的话还会引发肺炎、血栓这些要人命的并发症。不过现在好了,微创手术能靠小切口快速止疼,让老人早点下床,让他们少受罪。

1.胸腰椎骨折的2大主因

1)骨质疏松:骨头变脆的“隐形推手”人一旦过了50岁,骨头里的钙就会慢慢跑没了,特别是在女性绝经之后,雌性激素变少了,骨量丢失的就更快了,骨头原本想硬钢筋一样,最后变成脆饼干,一捏就碎。年轻人搬重东西或摔一跤可能没有啥事儿。可对于骨质疏松的老人,即便是弯腰捡个东西,使劲咳嗽一下,或者说翻身的动作大一点,胸腰椎的骨头都扛不住,特别容易出现压缩性骨折,就跟面包被捏扁一样,骨头变矮了,而且还会压迫到周围的神经和肌肉。

(2)外伤:轻微碰撞也可能触发骨折老人的反应本来就慢,平衡能力也差,所以特别容易出现意外,比如在家滑一跤、下楼梯踩空,或者被椅子绊倒。这种事情在年轻人眼里都不算事儿,但是对于骨质疏松的老人来说,就是致命的一下。在临床上差不多有60%的老人胸腰椎骨折都跟这些事情有关

2.身体发出的3个求救信号

1)突发刺痛,翻身、起身更疼骨折的疼痛往往是突然来的,比如早上起来翻个身,后背就像被扎了一样,立马就不敢动了;坐着或者站着的时候,就会疼的更厉害,只能稍微弯一下腰驼一下背才能缓解。躺下也能好点,可一想从床上坐起来会非常的疼,只好弯腰缓解。这是因为锥体被压扁之后,周围的韧带和神经被扯着,一动它就会刺激的非常疼。

(2)腰变矮、背变驼要是骨折了没有及时治,被压扁的骨头是没有办法恢复原来的高度的,时间长了之后脊柱就会变弯,慢慢的变成驼背。有些老人会发现自己在半年之内矮了3-5厘米。而且穿上衣服之后领口总是往下滑。这可能是因为好几个胸腰椎的骨头都折了,这种问题拖的越久越难矫正。

(3)下肢麻木、无力(警惕神经受压)有少数严重的骨折,会让骨头碎片移位,压到后面的脊髓或者神经。这个时候除了腰疼还会腿麻,走路跟踩棉花似的,严重的甚至大小便不受控制。一旦有这些情况,必须马上看医生,不然可能会留下一辈子的神经损伤。

3.精准诊断靠这3项检查,锁定骨折真面目

1)初步筛查:X光片(看形态)就像给骨骼拍了张全景照,能够快速的看出腰胸椎的骨头有没有扁、高度够不够,还有脊柱有没有侧弯、错位。但是他看不清骨头里面的伤有没有压迫到神经,所以只能当做初步检查,不能靠它来确诊。

(2)深入检查:CT(看细节)要是X光怀疑有骨折那就做CT,它能像切面包一样,清楚的看到骨头有没有碎,有没有移位,还有骨头后壁完不完整。除此之外,还能看出老人的骨盆有没有骨折。

(3)关键检查:MRI(看活力)在诊断方面这个可是金标准。能分清这是老骨折还是新骨折,搞明白这是旧伤还是新伤,还能看清楚脊髓神经有没有被压迫,给手术方案当参考。

4.小切口解决大疼痛,术后当天能下床

1)手术过程:30-40分钟完成,伤口只有针眼大(均为局部麻醉手术)首先,医生会在C臂机(能实时拍X光的机器)的引导下,把一根直径约3毫米的穿刺针,从后背皮肤扎进骨折的椎体内;然后,如果是PVP,就直接往椎体内打骨水泥——这是种生物材料,凝固后能像支架一样把椎体撑起来;要是PKP,会先通过穿刺针放个球囊,轻轻把被压扁的椎体撑开,恢复一部分高度后,再打骨水泥;最后,像这种局部麻醉的手术,整个手术大概30-40分钟就完事,伤口就一个针眼大,不用缝针,贴个创可贴就行。

(2)术后效果:止痛快、恢复快,并发症少骨水泥8-15分钟就凝固了,大部分老人术后当天腰痛就减轻了很多,能坐起来,并且能下床活动。从临床上来看,微创手术的止疼率超过了90%,并发症不到1%。这比传统手术低多了,还能避免长期躺着引发的肺炎、血栓这些要命的问题。

5.做好3件事,避免骨折再复发

1)活动:术后1-3个月下床得带有钢板的医用腰围,每天要带6-8个小时。睡觉的时候可以摘下来,别弯腰、别搬重东西,比如提水桶,抱孙子我们,也不要久坐,坐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就得起来活动活动,防止椎体被压,也不要做剧烈运动。

(2)补钙:术后得防止骨质疏松加重。吃饭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鱼虾。每天要喝300毫升牛奶。差不多相当于一片钙片的钙量。必须得按照医生的嘱咐吃抗骨质疏松的药。钙片是原料,药物能帮着把钙留在骨头里。每天10点前或者下午4点后,在外面晒15-20分钟的太阳,帮助钙吸收。

(3)复查:在术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要查X光或者CT,看看椎体恢复的怎么样。每年还要查骨密度,如果说骨密度低的话,医生会调整用药,防止再次骨折。

6.关于微创治疗的3个常见疑问

1)年纪大了,做手术风险高,不如卧床养着?这可错了!老人躺着不动的风险比手术大多了,躺上一个月,肌肉就得丢失10%,免疫力也会不断下降,容易引发肺炎,死亡率高达20%,如果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旦血栓脱落,死亡率能达到30%。微创手术创伤小,麻醉风险也低,只要没有严重的心肺毛病,大部分的老人都能扛得住,术后早点下床,还能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2)骨水泥会“漏”,很危险?大家的确会担心骨水泥漏出来,但经验丰富的医生做手术,漏的概率不到5%。而且大部分是情况是没有症状的。比如漏到椎体周围的软组织里,没压到神经就没事这个。医生也会用C臂机实时看着,从而精准的控制骨水泥的量和注射的速度,风险要比长期躺着低多了。

(3)做完手术腰就“结实”,不用管骨质疏松了?大错特错!微创手术是修好了骨折的骨头,可不是治骨质疏松,要是骨质疏松不管,其他锥体还是可能会骨折,就是就像补了墙却没加固地基一样。术后必须坚持治骨质疏松。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再次骨折。

总之,对老年人来说,能轻松活动才是健康的关键,不要因为怕手术,想着忍忍,就耽误了治疗,现在的微创技术早就能够帮大家轻松解决这一大疼痛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