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医学所拥有的“侦探工具箱”当中,X光、CT、MRI以及超声这四种是最为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它们就好似四位各有独特长处的侦探一样,其中有的擅长于快速抓拍,有的精于进行立体解剖,有的专注于软组织细节,有的可实时追踪动态情况,当面临不同病情的时候,究竟该如何去选择最为合适的“侦探”呢?关键之处在于要“对症下药”,也就是要依据检查目的、病变部位以及患者自身情况,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创到有创这样的原则来进行选择。
1.X光:医学影像的“快速素描师”X光的原理就好像是利用强光穿透物体之后投射在胶片上所形成的影子,当光线穿过人体的时候,骨骼以及金属等密度比较高的结构会吸收更多的射线,在胶片上形成白色的影像,而空气和脂肪等密度比较低的结构则会呈现出黑色,这种有明显黑白差异的特点,使得X光成为筛查骨折、肺部疾病以及关节病变时的首要选择。X光有快速、廉价以及辐射剂量低的优势,不过其缺点是图像存在重叠的情况,并且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比较差,它更适宜作为初步的筛查工具,而非可进行精准诊断的手段。
2.CT:立体解剖的“切面包大师”倘若将X光类比为“平面素描”,那么CT乃是借助多角度X光扫描,运用计算机重建出身体内部的“立体切片”,它像一把无形的刀,将人体切成数百层薄片,逐层观察结构细节。CT的辐射剂量相对较高,不过其优势在于有较快的速度以及较高的分辨率,可清晰地呈现如肺部小结节、肝脏肿瘤、脑血管畸形等微小病变,举例而言,CT肺结节筛查可发现毫米级别的病灶,CT血管成像可以无创地观察冠状动脉狭窄状况,增强CT凭借注射造影剂,区分肿瘤与正常组织。CT的“立体视角”使其成为急诊、肿瘤以及复杂病变诊断方面的核心工具。
3.MRI:软组织的“显微镜专家”MRI的原理和前三者有很大不同,它借助磁场以及无线电波来激发人体内的氢原子核,接着依靠接收原子核释放出的能量生成图像,人体之中70%是水,氢原子核分布范围广泛,MRI对于软组织比如大脑、脊髓、肌肉、韧带等的分辨率非常高,并且不存在电离辐射,举例来说,脑MRI可清晰地显示出脑梗死、肿瘤以及脱髓鞘病变,膝关节MRI可以诊断半月板撕裂和韧带损伤,腹部MRI对于肝脏脂肪变性、胰腺肿瘤较为敏感。MRI存在一些缺点,检查时间比较长,噪音也比较大,而且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像心脏支架、人工关节的人是禁止使用的,虽然费用相对较高,不过它对软组织有着如同“显微镜级”的观察能力,这使得它成为神经、关节和腹部疾病诊断方面的“金标准”。
4.超声:动态追踪的“实时观察员”超声利用高频声波在人体内进行反射形成图像,其无辐射、可重复以及价格低廉的特点,还可实时呈现器官的运动情况,像胎儿的心跳、心脏瓣膜的开合以及血管内的血流等,因此,超声已成为腹部脏器(如肝、胆、胰、脾)、妇科(子宫、卵巢)以及甲状腺、乳腺等部位检查的首选方法。举例来说,产科超声可对胎儿的发育状况进行监测,血管超声可以诊断出动脉硬化和血栓,弹性超声借助组织硬度来辅助鉴别肿瘤的良恶性,超声存在的局限性是对气体和骨骼的穿透力比较差,比如在肺部、肠道检查时效果欠佳,并且图像质量取决于医生的操作经验,不过它“无创、实时、动态”的特性,让其成为日常体检和疾病随访中的“万能工具”。
当面临四种检查手段时,医生会依照“简单优先、无创优先”的准则来进行操作,患者不必盲目地去追求“高端检查”,而是要相信医生的专业判断,因为最合适的,才是最为理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