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身体里,肠胃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是营养的“加工厂”,是健康的“守护神”。然而,肠胃疾病却像潜伏的“幽灵”,时刻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你知道吗?胃肠镜检查是发现肠胃疾病的关键手段,是守护肠胃健康的“火眼金睛”。
1.胃肠镜检查是什么胃肠镜检查是一种内窥镜检查技术。胃镜是通过一根柔软、纤细的管子,前端带有摄像头,从口腔进入,依次经过食管、胃,到达十二指肠降段,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部位的内壁情况。肠镜则是从肛门进入,检查整个结肠和直肠。这种检查方式就像给肠胃做了一个“高清直播”,让医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肠胃内部的每一个角落。
2.胃肠镜检查的重要性
(1)早期发现病变肠胃疾病往往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等到出现腹痛、便血等症状时,病情可能已经比较严重了。胃肠镜检查可以发现微小的病变,比如早期的胃癌、肠癌。早期癌症的治愈率可以达到90%以上,而一旦发展到晚期,治愈率会大大降低。通过胃肠镜检查,医生可以在病变刚刚出现的时候就发现它,及时进行治疗,把癌症扼杀在摇篮里。
(2)精确诊断疾病肠胃疾病有很多种,症状也可能相似。胃肠镜检查可以准确地判断病变的性质和位置。比如,胃溃疡和胃炎的症状都可能有胃痛、反酸,但通过胃镜检查,医生可以看到溃疡的大小、形状、深度及是否有活动性出血,还能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明确是良性溃疡还是恶性溃疡,从而制定出最合理的治疗方案。
(3)及时治疗疾病胃肠镜不仅可以检查,还可以进行一些治疗操作。比如,发现息肉可以直接切除,避免息肉恶变;发现出血点可以进行止血治疗。这种“一站式”的检查和治疗方式,既方便又高效,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治疗时间。
3.胃肠镜检查的适用人群
(1)有症状的人群如果你经常出现胃痛、胃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腹泻、便秘、便血等症状,这些都可能是肠胃疾病的信号,应该及时进行胃肠镜检查,找出病因,积极治疗。
(2)高危人群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有胃癌、肠癌家族史的人,患肠胃疾病的风险更高。另外,长期吸烟、饮酒,喜欢吃腌制、熏制食品,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的人群,也应该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体检人群胃肠镜检查应该作为常规体检项目之一。就像我们每年都要做体检一样,胃肠镜检查也应该定期进行。一般来说,如果没有症状,建议40岁以上的人每3-5年做一次胃肠镜检查;如果有症状或者高危因素,检查的频率应该更高一些。
4.胃肠镜检查的注意事项
(1)检查前胃镜检查前需要空腹6-8小时,因为食物残渣会影响检查结果。肠镜检查前需要清洁肠道,按照医嘱服用泻药,把肠道里的粪便排干净,这样才能让医生看清楚肠道内壁的情况。检查前要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过敏史、正在服用的药物等情况,尤其是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可能需要停药一段时间。(检查不需要停抗凝抗板药,手术需要)
(2)检查后胃镜检查后可能会出现喉咙不适、恶心等症状,这是正常的,一般会很快缓解。肠镜检查后可能会有腹胀、腹痛,这是因为检查过程中肠道里会充气,气体排出后就会好转。检查后要注意休息,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避免进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果检查过程中进行了活检或者治疗操作,要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护理,观察有无出血等情况。
胃肠镜检查虽然听起来让人害怕,但它是我们守护肠胃健康的有力武器。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胃肠镜检查,定期进行检查,让肠胃疾病无处遁形,让我们的肠胃健康得到最好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