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8月15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骨质疏松悄然来袭,这些信号需要警惕 - 数字报刊系统 小儿过敏,预防胜于治疗 全面认识多囊卵巢综合征 骨质疏松悄然来袭,这些信号需要警惕 儿科超声——孩子健康成长路上的重要“守护者”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骨质疏松悄然来袭,这些信号需要警惕

作者:南宁市马山县中医医院 林茶仁

骨科门诊常遇这类患者——没剧烈运动,弯腰搬花盆就骨折;或后背发紧、身高变矮,轻微碰撞后才发现椎体压缩。这些看似偶然的现象,或许是骨质疏松的“求救信号”。骨质疏松是代谢性骨病,以骨量减少等为特征,危害大且早期症状隐匿易被忽视。今天解析需警惕的身体信号,助早发现。

不明原因的腰背疼痛,别只当 “劳损”

多数骨质疏松患者的首发症状是腰背部疼痛,这种疼痛往往具有特殊性——久坐、久站后加重,卧床休息后缓解,夜间或清晨醒来时可能因翻身而疼醒。这是由于骨量流失导致骨小梁变细、断裂,椎体承重能力下降,脊椎周围的肌肉需要持续收缩来维持稳定,久而久之引发肌肉疲劳性疼痛。

这种疼痛不同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放射性疼痛,它通常表现为弥漫性酸痛,可沿脊柱向两侧扩散。当骨量丢失超过12%时,疼痛会明显加剧。如果出现这种无明确诱因的腰背疼痛,且在服用常规止痛药物后缓解不明显,建议及时进行骨密度检查,而非简单归类为“腰肌劳损”或“老毛病”。

身高变矮或脊柱变形,可能是椎体压缩的信号

不少中老年人身高缩水3 - 5厘米,甚至弯腰驼背,这并非单纯衰老,很可能是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

脊椎椎体多为松质骨,骨量流失后,椎体如被压缩的海绵,易在自身重量下楔形改变,多椎体累积变形就会身高降低、脊柱后凸。

临床显示,身高较峰值降超4厘米,提示椎体压缩可能;若弯腰、转身瞬间疼痛,要警惕新鲜骨折。椎体变形影响体态,还压迫胸腔脏器致呼吸功能下降,不可轻视。

轻微外伤后骨折,警惕 “脆性骨折”

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是脆性骨折,即非暴力情况下发生的骨折,比如从站立高度跌倒、咳嗽打喷嚏、抱孩子等日常动作都可能引发。

常见的骨折部位包括椎体、髋部、腕部,其中髋部骨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最高,有“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之称。

这类骨折的特点是,受伤暴力极小,骨折愈合缓慢,且容易再次发生。如果曾经发生过此类骨折,即使没有明显的骨痛症状,也应确诊为骨质疏松症。

临床研究表明,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的患者,再次骨折的风险会增加2-3倍,及时干预是降低复发风险的关键。

呼吸功能下降,别忽略骨骼因素

随着脊柱后凸程度加重,胸腔容积会逐渐缩小,影响肺的扩张功能,患者可能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在活动后明显。这种呼吸功能的改变容易被误认为是心肺疾病,但实际上与骨质疏松导致的脊柱畸形直接相关。

当椎体压缩超过30%时,肺通气量可减少20%-30%,严重者会反复发生肺部感染,因此,在排查呼吸问题时,也应关注骨骼健康。

哪些人需要重点筛查

除了关注上述信号,以下人群属于骨质疏松的高危群体,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

女性 65 岁以上、男性 70 岁以上;

女性绝经后伴有早发(45 岁前)或双侧卵巢切除史;

有脆性骨折家族史;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超过 3 个月;

存在营养不良、慢性腹泻、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基础疾病;

长期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或光照不足者。

骨密度检测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其中双能 X 线吸收法(DXA)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检测部位通常为腰椎和髋部。建议高危人群每 1-2 年检测一次,以便早期发现骨量流失。

发现信号后该如何应对

一旦出现上述信号,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干预——

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每日钙摄入量推荐为1000-1200mg,优先通过牛奶、豆制品等天然食物补充,不足部分可服用钙剂;维生素D能促进钙吸收,建议每日摄入400-800IU,必要时通过制剂补充。

规范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可抑制骨吸收,降钙素能缓解骨痛,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如特立帕肽)可促进骨形成,具体用药需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

调整生活方式:每日保证 30 分钟户外活动,适当进行负重运动(如快走、慢跑)和肌肉力量训练;避免吸烟、过量饮酒及饮用过多咖啡;预防跌倒,家中减少障碍物,浴室安装扶手。

结语

总之,骨质疏松的发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早期干预能有效延缓骨量流失,降低骨折风险。当身体发出腰背疼痛、身高变矮、脆性骨折等信号时,切勿当作 “衰老的自然现象”,及时就医、科学评估,才能让骨骼保持健康状态,提高生活质量。记住,对抗骨质疏松,早发现、早治疗永远是关键。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