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急诊室里,52岁的张先生被推进抢救室时,胸口像压了块大石头,脸色惨白,冷汗浸透了衣领。他的妻子哭着说:“他刚才还说胸口闷,我以为是胃病,没想到……”这样的场景,急诊科医生每月都会遇到。心梗,这个“隐形杀手”,总在人们放松警惕时突然出手。但你知道吗?抓住黄金120分钟,正确急救,就能从死神手里抢回生命。
一、心梗不是“老年病”,这些信号要警惕
很多人以为心梗是老年人的专利,其实它正悄悄盯上年轻人。心梗的本质,是心脏的“供血通道”被堵住了——冠状动脉里的斑块破裂,形成血栓,把血管堵得严严实实,心肌细胞因缺氧而坏死。
典型症状:胸口像压了块大石头,持续15分钟以上不缓解,甚至放射到左肩、下巴或后背;突然喘不上气,感觉像溺水;恶心、呕吐,容易被误认为吃坏肚子;冷汗直冒,脸色苍白如纸。
特别提醒:女性心梗症状可能更隐蔽,比如只有胃痛、头晕或极度疲劳,容易被忽略。记住:只要胸痛持续超过15分钟,别犹豫,立刻拨打120!
二、黄金时间急救:分秒必争的“生死操作”
心梗的黄金救治时间只有120分钟,每拖延1分钟,心肌坏死面积就扩大一点。患者清醒和昏迷时,急救方法完全不同,一定要看清楚!
情况1:患者还能说话、有意识
1. 立刻停止一切活动:
让患者坐下或平躺,保持安静,减少心脏负担。千万别让他自己开车去医院,或步行求救——运动会让心肌缺氧更严重!
2. 拨打120,说清关键信息:
“我这里是XX小区,患者胸痛20分钟,怀疑心梗,请派救护车!”一定要强调“心梗”,急救系统会优先响应。
3. 家庭急救包这样用:
如果患者没有过敏史,嚼服300毫克阿司匹林(普通药片,不是肠溶片),能抑制血栓形成;
如果有便携式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提前准备好,但别急着用——先等急救人员指导。
情况2:患者突然昏迷、无呼吸
立刻开始心肺复苏(CPR),这是唯一能救命的方法!
1. 找准按压位置:
两乳头连线中点,双手交叠,用掌根用力按压,深度5-6厘米(大约身份证的宽度),频率每秒2次(可以数“01、02、03……”)。
2. 配合人工呼吸:
按压30次后,捏住患者鼻子,正常吸气后,用嘴包住患者的嘴,缓慢吹气1秒,看胸廓是否抬起。如果不会人工呼吸,只做按压也有效!
3. 有AED立即用:
打开AED,按照语音提示贴电极片,机器会自动分析心律。如果提示“建议除颤”,立刻按下按钮——别怕,AED不会误电活人!
三、急救车和医院在做什么?
不少人觉得急救车仅仅是负责把病人送到医院,实则它堪称移动的ICU。车上设备齐全,心电监护能实时追踪患者心脏状况,除颤仪可在心脏骤停时紧急施救,还备有溶栓药物。随车医生会全程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同时迅速联系医院,提前开通“胸痛绿色通道”,为抢救争取宝贵时间。
患者抵达医院后,医生会争分夺秒展开救治。若血管堵塞不严重,会采用药物溶栓;若堵塞严重,则通过手腕或大腿血管置入导管,用球囊撑开狭窄血管,再植入支架保持畅通。此外,心梗后患者可能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医生会安排24小时不间断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全力守护患者生命。
四、预防心梗:把危险扼杀在摇篮里
心梗并非突然来袭,而是长期不良因素累积所致。40岁后,每个人都该为自己构建一张“心脏防护网”。
饮食上要“吃对饭”,减少油炸食品与甜食摄入,多吃鱼类、坚果,烹饪选用橄榄油,遵循地中海饮食模式;用燕麦、糙米替代白米饭,稳定血糖。
运动方面要“动起来”,每周保证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像快走、游泳都是不错的选择,同时避免久坐,每坐1小时就起身活动5分钟。
务必戒烟,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增加斑块破裂风险,电子烟也不健康,别被误导。
此外,要管好“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心梗的“帮凶”,需定期监测、按时服药。
五、结语:每个人都能成为“救命英雄”
心梗急救从不只是医生的职责,它关乎每一个你我他。掌握正确拨打120的要点、规范进行心肺复苏的按压节奏、熟练运用AED除颤,这些技能能在生死瞬间扭转乾坤,救家人朋友于危难。记住,急救技能不是生活中的备选项,而是人生必备的必修课。快转发,让更多人抓住黄金120分钟,成为生命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