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中风”,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脑部疾病。它就像一场悄无声息的“风暴”,一旦发作,可能瞬间夺走人的健康甚至生命。据统计,全球每6秒就有1人因卒中而失去生命,而在幸存者中,也有高达70%以上的人会留下不同程度的残疾,如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卒中离我们并不遥远,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掌握相关知识,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它的危害。
什么是卒中
卒中是脑部血管突然堵塞或破裂导致血液无法正常流入大脑,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简单来说,就像水管堵塞或破裂,水流无法正常供应,导致相应的区域“干旱”或“洪水泛滥”,大脑细胞就会因缺血或出血而死亡。
卒中主要分为两大类: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也就是脑梗,是脑血管被血栓堵塞,血液无法流通,约占卒中的80%;出血性卒中,即脑出血,是脑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脑组织,约占卒中的20%。无论哪种类型,都会对大脑造成严重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卒中发生的风险信号:FAST原则
当卒中发生时,时间就是大脑。因此,快速识别卒中的早期症状至关重要。这里有一个简单易记的“FAST”原则:
F(Face)面部:观察患者面部是否出现不对称,比如一侧嘴角下垂,笑容变得歪斜。可以请患者微笑,如果笑容不对称,就要警惕卒中的可能。
A(Arm)手臂:让患者平举双臂,观察是否有一侧手臂无力或麻木,无法保持水平。如果一只手臂突然下垂或无法抬起,可能是卒中的信号。
S(Speech)言语:注意患者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晰,是否出现说话含糊、无法理解他人话语或自己无法表达的情况。如果说话变得“大舌头”,或者突然说不清楚话,就要立即就医。
T(Time)时间:一旦发现上述任何一种症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中国的120),并告知患者可能发生了卒中。
除了FAST原则,还有一些其他症状也可能是卒中的早期表现,比如突发剧烈头痛、视力模糊、平衡失调、行走困难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也要尽快就医。
哪些人容易引发卒中
卒中并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它有一些高危人群。如果你属于以下人群,就要格外注意卒中的预防:
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是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变硬、变脆,容易破裂出血。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会损害血管,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引发卒中。
高血脂患者:血脂过高会导致血液黏稠,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肥胖者: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血压升高、血脂异常,增加卒中的风险。
吸烟者: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加速血管老化。
酗酒者: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增加卒中的风险。
有卒中家族史者:如果家族中有卒中患者,那么你患卒中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如何预防卒中
预防卒中,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预防方法:
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等富含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少吃加工食品、高糖高脂食物。同时,要注意控制盐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克。
适量运动: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戒烟限酒:戒烟可以降低卒中的风险,限酒可以减少酒精对血管的损伤。建议男性每天饮酒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管理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是卒中的重要诱因。要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水平,保持病情稳定。
如何应对卒中
如果不幸遇到卒中患者,不要惊慌失措,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急救:
保持冷静:让患者平躺,头部稍微抬高,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摇晃患者或随意搬动,以免加重病情。
拨打急救电话: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告知患者可能发生了卒中,并提供详细地址和联系方式。
等待救援: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呕吐,要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
日常预防小贴士
除了以上预防方法,还有一些日常小贴士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卒中: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
控制情绪: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保持心情愉悦,减少因情绪激动导致的血压升高。
充足睡眠:保证每天7-8小时的充足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代谢平衡。
卒中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掌握了正确的预防知识和方法。通过了解卒中的风险信号、高危人群和预防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