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7月25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糖尿病眼病,视网膜的“隐形杀手” - 数字报刊系统 冠心病:血管堵了怎么办? 膝盖老寒痛,中医康复温暖驱寒 糖尿病眼病,视网膜的“隐形杀手” 微生物检验:食品安全的“侦探”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糖尿病眼病,视网膜的“隐形杀手”

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周舟


在我们身边,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大家对糖尿病可能引发的肾病、足病或许有所耳闻,但对于糖尿病对眼睛的危害,很多人却知之甚少。事实上,糖尿病会悄无声息地损害我们的眼睛,尤其是视网膜,这种损害被称为糖尿病眼病。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这个 “隐形杀手”,学会如何保护我们的视网膜。

 

一、认识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在眼部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的统称,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其中最为常见,也最具危害性。我们的视网膜就像相机里的底片,负责接收光线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让我们能够看清世界。当糖尿病发生时,过高的血糖会损伤视网膜上的血管,这些血管变得脆弱、容易渗漏,甚至会异常增生,进而影响视网膜的正常功能。

说它是 “隐形杀手”,是因为在发病早期,它几乎不会给我们发出明显的 “信号”。患者可能既没有眼睛疼痛的感觉,也不会出现明显的视力下降,日常生活不受任何影响。这就导致很多患者放松了警惕,没有及时去检查和干预。可当患者察觉到视力模糊、看东西变形等明显症状时,视网膜的损伤往往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此时治疗难度大大增加,甚至可能无法挽回已经失去的视力。

 

二、糖尿病眼病的危害

 

糖尿病眼病对我们的危害主要体现在视力和生活质量两个方面。随着病情的发展,视网膜血管的损伤会逐渐加重,视网膜的正常功能受到破坏,患者会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的情况。一开始可能只是看远处的东西不清楚,后来看近处的东西也会受影响。如果病情继续恶化,视网膜可能会出现脱离,患者会感觉眼前有黑影遮挡,视力急剧下降,最终可能导致失明。

而视力的丧失或严重受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原本简单的日常活动,如走路、吃饭、穿衣,都会变得困难重重。患者无法正常阅读、看电视,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工作,甚至外出都需要家人的陪伴。这不仅给患者自身带来痛苦,也会给家庭增添沉重的负担。

 

三、哪些人容易被 “盯上”

 

糖尿病患者均是糖尿病眼病的潜在目标,其中患病年限长的人风险更高,有数据显示患糖尿病10年以上者,视网膜病变几率显著增加;血糖控制不佳,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或波动大,会持续损害视网膜血管,大幅增加患病几率;同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也更易患病,因这两种疾病会进一步加重血管损伤,加速视网膜病变发展。

 

四、预防为先做好这些,降低患病风险

 

预防糖尿病眼病,需严格控糖,这是重中之重。患者要遵医嘱合理饮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多吃蔬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坚持散步、慢跑等适量运动调节血糖;必要时按时用药或注射胰岛素,稳定血糖。

控制血压和血脂同样关键。高血压会增加视网膜血管压力,使其易受损;高血脂会让血管壁变厚、管腔变窄,影响视网膜血供。患者要定期监测,通过饮食、运动或药物将其控制在正常水平。

此外,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能保护视网膜,要戒烟限酒,避免吸烟损伤血管内皮、加重视网膜病变,以及过量饮酒影响血糖血压稳定;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眼睛休息,同时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适度锻炼,增强抵抗力。

 

五、早发现早治疗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定期进行眼部检查是及时发现糖尿病眼病的关键。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等到自己感觉视力有问题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定期检查能让医生及时发现视网膜的早期病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若刚被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应尽快去医院做一次全面的眼部检查,包括眼底检查等。如果没有发现病变,之后可以每年检查一次。对于已经出现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增加检查频率,可能每3-6个月检查一次。常见的检查项目有眼底检查,医生通过检眼镜可以直接观察视网膜的情况;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更清晰地显示视网膜血管的病变情况,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情。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一些异常症状时,要及时就医。比如视力突然下降,看东西像蒙了一层雾;眼前出现黑影飘动,而且黑影越来越多;看东西变形,直线变成曲线等。这些症状可能是视网膜病变加重的信号,千万不能拖延。

 

总结

 

希望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能关注自己的眼部健康,别让视力在不知不觉中溜走。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好我们心灵的窗户,看清这个美好的世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