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久坐成了很多人的日常状态,办公室职员、司机、学生等群体长时间保持坐姿,腰椎承受着不小的压力,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腰椎间盘突出不仅会带来疼痛,还可能影响正常生活。对于久坐族来说,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救,对预防和缓解腰椎间盘突出至关重要。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相关知识,让久坐族掌握科学的自救方法。
一、认识腰椎间盘突出与久坐的关系
腰椎间盘突出是因腰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神经引发疼痛等症状的疾病。腰椎间盘作为腰椎间的 “缓冲垫”,随年龄增长会自然退变,而不良习惯会加速这一过程,导致病情提前或加重。
久坐对腰椎伤害显著,坐着时腰椎承受的压力远大于站立状态,长期保持坐姿会使腰椎间盘持续受压,加速退变,易诱发或加重突出。坐姿不当时,腰部肌肉紧张,腰椎压力分布不均,伤害更明显。办公室职员、司机、学生等长期久坐群体,是该病的高发人群。
二、腰椎间盘突出的早期信号
腰椎间盘突出有一些早期信号,及时发现能尽早干预。腰部疼痛是常见信号,多表现为久坐或弯腰后疼痛加重,休息后有所缓解,疼痛多为酸胀或隐痛,这是腰部肌肉和椎间盘受到刺激的表现。
下肢不适也可能是早期信号,如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出现麻木、疼痛,在弯腰、咳嗽或打喷嚏时,由于腹压增加,疼痛或麻木感会加重,这是神经受到压迫的表现。
活动受限也需注意,弯腰、转身时感觉腰部僵硬,动作不灵活,难以完成弯腰捡东西等动作,这说明腰椎的活动功能受到了影响,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的早期表现。
三、急性发作时的紧急处理措施
腰椎间盘突出急性发作时,需采取正确的紧急处理措施。卧床休息很重要,应选择硬板床,避免久坐、弯腰,减少腰椎承受的压力,有助于缓解疼痛,一般建议卧床休息 1-3 天,不宜过长。
局部缓解可分阶段进行,急性期(48 小时内)可进行冷敷,用毛巾包裹冰袋敷在疼痛部位,减轻炎症和疼痛;48 小时后可改为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疼痛明显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外用止痛贴,缓解疼痛和炎症,但要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和时间,避免不良反应。
同时要避免错误动作,不要盲目进行按摩、推拿,尤其是暴力按摩可能加重髓核突出;不要强行弯腰或负重,防止进一步损伤腰椎,加重病情。
四、日常自救的核心方法
日常自救对腰椎间盘突出的预防和缓解很关键。调整坐姿与座椅是基础,要保持腰部挺直,腰部与椅背贴紧,可使用腰枕支撑腰部,使腰椎保持自然生理曲度;座椅高度以膝盖与臀部平齐为宜,让下肢自然放松,减轻腰椎压力。
定时起身活动必不可少,每坐 30-40 分钟就应起身站立,做简单的腰部伸展动作,如缓慢弯腰、侧腰、转身等,活动腰部肌肉,缓解紧张状态,促进血液循环。
强化腰背肌肉能增强腰椎稳定性,可通过小燕飞、五点支撑等动作进行锻炼。小燕飞是俯卧在床上,双臂和双腿向上抬起;五点支撑是仰卧,用头部、双肘、双脚支撑身体,抬起臀部,这些动作能增强腰背肌力量,保护腰椎。
改善生活习惯也很重要,避免久坐弯腰看手机,减少腰部负担;搬重物时,要先蹲下,将重物靠近身体,再起身,避免弯腰用力,减少腰部受伤的可能。
五、错误的自救方式要避免
有些自救方式是错误的,会加重病情,需避免。盲目牵引或按摩不可取,牵引和按摩并非适合所有患者,对于髓核突出明显的患者,盲目牵引可能加重神经压迫,暴力按摩可能导致纤维环破裂加重,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长期依赖止痛药物不好,很多人疼痛时就吃止痛药,忽视了根本问题,长期使用还可能损伤胃肠、肝肾功能,掩盖病情,延误正确治疗。
过度卧床休息也不对,长期卧床会导致腰背肌肉萎缩,反而降低腰椎的稳定性,不利于病情恢复,在疼痛缓解后应逐渐增加活动量。
轻信偏方或保健品没有科学依据,很多偏方和保健品宣称能根治腰椎间盘突出,其实无法起到治疗作用,还可能延误治疗,加重病情,应相信科学的治疗和护理方法。
结语
久坐族易患腰椎间盘突出,需了解其与久坐的关系、早期信号及急性发作处理方法,掌握日常自救核心,避开错误方式,必要时及时就医,才能有效保护腰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