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7月18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牙齿前突如何治?正畸来助力 - 数字报刊系统 减毒VS灭活:疫苗免疫大不同 CT血管造影:无创检查血管堵塞 牙齿前突如何治?正畸来助力 换季总清嗓或是咽炎在捣乱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牙齿前突如何治?正畸来助力

作者: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邓依华

牙齿前突,也被称作“龅牙”,是一种常见的牙齿问题,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影响口腔健康。正畸治疗是改善牙齿前突的有效手段之一。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关于牙齿前突正畸治疗的相关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治疗方法。

牙齿前突的成因及分类

牙齿前突简单来说,就是牙齿向外突出,超出了正常的美观范围。牙齿前突的成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类。遗传因素是指家族遗传导致的颌骨和牙齿发育异常;环境因素则包括不良口腔习惯(如长期吮指、咬下唇)、替牙障碍(如乳牙早失、多生牙)以及全身因素(如慢性鼻炎导致的口呼吸习惯)等。根据成因及表现,牙齿前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牙性前突:主要由牙齿排列错位、牙冠唇倾造成,上下颌骨比例基本正常。

2.骨性前突:主要由颌骨或牙槽骨畸形引起,可能受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影响。

3.功能性前突:主要由神经肌肉反射异常引起,多为后天行为所致,影响牙齿的咀嚼功能。

牙齿前突的影响

牙齿前突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导致一系列口腔问题。

1.影响美观:前牙突出导致嘴突、牙齿前突、开唇露齿影响美观。

2.影响咬合:前突的牙齿可能导致咬合关系异常,影响咀嚼效率。

3.影响口腔功能:严重的牙齿前突还可能影响发音和呼吸功能。

4.影响心理健康:导致不敢开口说话,不敢与人沟通。

5.容易引起外伤,导致牙齿折断或脱落。

牙齿前突的治疗方法

治疗牙齿前突的方法多种多样,具体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牙齿畸形程度及成因综合考虑。正畸治疗是其中重要且有效的一种手段。

1.正畸矫正

正畸矫正通过佩戴矫治器,利用矫治力使牙齿逐渐移动到正常位置。根据牙齿前突的类型和程度,可以选择不同的矫治器和方法。

活动矫治器:适用于恒牙早期发生的轻度牙齿前突,通过佩戴可摘取的矫治器进行矫正。

固定矫正器:适用于恒牙后期发生的牙齿前凸,特别是牙源性前凸。固定矫正器可以更好地调整牙齿咬合关系,改善前凸现象。

隐形牙套:利用一系列透明的、可自行摘戴的牙套,对牙齿施加持续而轻柔的力量,逐步引导牙齿移动。隐形牙套不仅美观,还能更好地维护口腔卫生。

2.烤瓷修复:对于个别牙向前突的情况,可以通过烤瓷修复来解决。具体方法是将患牙整体磨小后制作一个烤瓷冠,改变牙齿的方向,从而改善前突问题。对于前突严重、位置非常明显的牙齿,可能需要先进行根管治疗,再进行烤瓷修复。

3.正颌手术:对于严重的骨性前突,单纯正畸矫正难以取得理想效果,需要配合正颌手术进行治疗。正颌手术通过调整颌骨的位置和形态,从根本上改变牙齿的支撑结构,使前突的牙齿归位。手术通常与正畸矫正联合进行,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非手术辅助方法

非手术辅助方法也是改善牙齿前突的有效途径,如压舌法,通过保持端坐位、头稍后仰,用压舌板压住牙齿后使舌向外推出,短时间内可见效;伸舌运动,每天重复将舌头放平后向后伸出,有助于改善突嘴;若是智齿导致的前突,拔除智齿可防止情况恶化。这些方法虽效果有限,但可作为正畸和手术的辅助手段。

正畸治疗前的准备与注意事项

正畸治疗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需要患者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配合。

1.拍摄定位片:正畸治疗前需要拍摄头影测量片、全口曲面断层片等,对牙齿位置、形态及颌骨发育状况进行专业评估。

2.制定矫治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矫治计划,包括矫治器的选择、矫治步骤及预期效果等。

3.拔除智齿或前磨牙:在某些情况下,为了获得矫治间隙,可能需要拔除智齿或上下颌的第一或第二前磨牙。

4.保持口腔卫生:正畸治疗期间,患者需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饭后漱口、按时刷牙,避免食物残渣滞留引起龋齿或牙周病。

5.定期复诊:正畸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定期复诊,以便医生及时调整矫治器力度、监测矫治效果。

6.佩戴保持器:正畸治疗完成后,需要佩戴一段时间的保持器,以巩固矫治效果,避免牙齿反弹。

7.周期:正畸治疗通常需要2-3年的时间,具体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患者应保持耐心和信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

通过正畸治疗,牙齿前突问题可以得到显著改善,让您的笑容更加灿烂自信。治疗过程虽然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但结果往往令人非常满意。希望本文的介绍能让您对牙齿前突的正畸治疗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需要时勇敢地迈出治疗的第一步,迎接更美好的自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