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黔东南州凯里市炉山镇韦勇村的王大叔长期因血压控制不好,引起严重头晕,全身乏力。4月,他来到炉山镇卫生院就诊,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吴婷为他制定了详细的诊疗和饮食计划,同时普及相关知识,经过半个月的治疗和调理,他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血压稳了,家门口就看好了!吴医生真是国家培养的好医生!”王大叔感激道。
2010年,吴婷抓住政策机遇,考入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成为我省第一批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她经历了严格培养:5年本科覆盖广泛学科的临床医学模块化课程和3年高强度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23个科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践6个月)。
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2010年起,贵州省启动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项目,以县为单位、以不低于二本分数线为标准,择优录取农村考生。培训基地均设置全科医学科,侧重全科素质培养,要求毕业生初步具备解决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和地方病等疾病的能力和相关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截至2024年底,培养5987名医学人才扎根乡镇卫生院,已毕业的4770人实现了100%履约服务、100%编制管理、100%落实待遇。自2018年以来,约3570名定向医学生已完成5年的专业医学学习和3年住院医师培训,陆续返回基层、家乡卫生院服务,逐渐成长为一方百姓的“健康守门人”。
“学校和基地要求我们什么事都要干一点,什么病都会看一点。还把思政教育重点放在感恩、诚信上,让我们懂得感恩国家培育,遵守契约,服务基层群众。”吴婷坦言。
2018年,她履约回到凯里市大风洞镇卫生院工作。“卫生院服务能力有限,很多设备也因无人会操作而闲置。没人带我熟悉情况,没有时间过渡,直接上手看病。一下子就理解了自己为什么要学习‘全科专业’,也突然明白了国家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政策的意义。”吴婷说。
来到卫生院后,吴婷主动承担带教,组织病例讨论、设备培训,牵头建设慢病科,推动新增必备药品与检验项目,使糖尿病、高血压等常见病实现规范诊疗,治愈率大幅提升,卫生院就诊人次不断稳定增长。乡亲们发现,自从镇上来了高水平的全科医生,很多过去乡镇治不了的病都能治,再也不用到县、市医院,省了钱,减了痛,治了病。“大部分来看病的都是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在基层就是很需要全科医生。我觉得能把自己的学识用在基层,为他们解决病痛,就很有收获。”吴婷说。
“2010年以来,凯里市共接收订单医学生22名,覆盖临床、中医等专业。实践证明,通过财政、绩效、评优等政策‘杠杆’,增加订单定向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我们很多订单定向医学生入职后,还快速走上了管理岗位。同时,订单定向医学生提升了卫生院整体诊疗水平、规范化管理水平。”凯里市卫生健康局局长李志民介绍。
吴婷不负所望,通过不断学习成长,获评州、市多项荣誉,现在已晋升副主任医师并担任凯里市炉山镇卫生院院长。“我就想扎根基层,在基层也可以大有作为,只要能治好病人,我的成就感也不会比在大医院得到的少。”吴婷语气坚定。
为加快推进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让订单定向培养的医学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有发展”。贵州省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学校学习期间免缴学费、住宿等费用,并享受生活补助;毕业后突破“逢进必考”政策,直接纳入事业编制管理,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期间享受“单位人”待遇,人均月收入4000元以上;住院医师培训合格后到基层服务,享受生活补贴、保障住房等全科岗位优惠政策,享受直接报考中级职称考试政策,通过考试者优先聘为全科主治医师;通过高校相关课程学习,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可授予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在贫困地区基层取得中级职称后连续工作满10年的,可直接通过考核认定取得副高级职称。
今年,我省继续委托贵州医科大学、遵义医科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三所高校新招录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154人。同时,为推动订单定向医学生扎根基层,根据国家新的政策要求,贵州省2025年及以后新入学的定向生服务期限较以前的定向生延长3年,即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到定向服务单位至少实际服务6年,更好满足农村百姓健康需求。
吴婷为乡镇重点人群及65岁以上老年人作健康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