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在社交和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但过度饮酒容易引发酒精中毒,这是一种因摄入过量酒精导致人体生理功能紊乱的急症。若处理不及时,酒精中毒不仅会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掌握酒精中毒的急救知识和正确处理方法,无论是对自身还是他人,都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有效降低酒精中毒带来的危害。
认识酒精中毒
酒精中毒是因短时间摄入大量酒精或含酒精饮品,致使酒精在体内堆积,超出肝脏代谢能力,进而干扰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器官功能的急性中毒现象。长期或严重酒精中毒,会对肝脏、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引发脂肪肝、心肌病、认知障碍等疾病。
过量饮酒、空腹饮酒以及混合饮酒,是导致酒精中毒的常见原因。大量饮酒会快速升高血液酒精浓度;空腹时酒精吸收速度加快;不同酒类混饮则会加速酒精吸收,显著增加中毒风险。
根据中毒程度,酒精中毒分为轻、中、重三级。轻度症状较轻,中度对身体机能影响明显,重度则危及生命。掌握不同级别的表现,有助于及时判断病情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快速识别酒精中毒状态
酒精中毒症状会随中毒程度加重而恶化。轻度中毒时,患者通常兴奋多语,情绪波动大,说话音量高且语速快,甚至言语逻辑混乱;行动上表现为走路不稳、动作不协调,手部持物时颤抖。此时患者意识清醒,但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减弱。
发展至中度中毒,患者逐渐陷入昏睡,对外界呼唤或刺激反应迟钝,同时伴有频繁呕吐,呕吐物含食物残渣与酒精。此外,患者体温下降、皮肤发凉,呼吸频率减缓且不规律。重度中毒最为危险,患者深度昏迷、丧失意识,对疼痛刺激无反应,可能出现呼吸微弱、心跳减慢、血压降低等循环衰竭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全身抽搐、大小便失禁,需立即实施紧急救治。
现场急救关键步骤
发现疑似酒精中毒者,应立即开展急救行动。首先确保现场环境安全,将患者转移至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处,远离火源、尖锐物品等危险物,转移时避免拖拽,防止造成二次伤害。
针对不同中毒程度,需采取对应措施。轻度中毒者,可适量饮用温开水或淡糖水稀释体内酒精,注意避免强迫大量饮水引发呕吐;让患者保持侧卧位休息,既能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也可做好保暖。
中度中毒患者,首要任务是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出现呕吐,迅速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呕吐物,防止误吸导致窒息。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若呼吸正常,持续侧卧观察;若异常,立即准备急救。
重度中毒属于危急情况,必须立刻拨打 120。等待救护车期间,密切监测患者呼吸、心跳、面色等生命体征;一旦呼吸心跳停止,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双手交叠,用掌根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每分钟按压 100 - 120 次,每按压 30 次配合 2 次人工呼吸。
急救全程需详细记录饮酒时间、饮酒量、酒的种类及症状发作过程,这些信息对医生后续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至关重要。
送医后的注意事项
患者被送往医院后,陪同人员要积极配合医生诊疗。向医生详细说明患者饮酒情况,如饮酒的场合、过程,是否空腹饮酒、混合饮酒等,同时提供患者的既往病史、过敏史等信息。认真听取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了解后续护理要点,如患者清醒后的饮食安排、康复期间的注意事项等。
预防酒精中毒的实用建议
预防酒精中毒,关键在于控制饮酒量和速度。根据个人体质和饮酒经验,适量饮酒,避免短时间内大量摄入酒精。尽量避免空腹饮酒,饮酒前可先吃一些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如牛奶、肉类,在胃黏膜形成保护膜,减缓酒精吸收。不同种类的酒成分和度数不同,混合饮用会加重身体负担,因此不要将多种酒混合饮用。
每个人对酒精的耐受程度不同,要了解自身酒量,避免逞强饮酒。饮酒过程中,可搭配一些解酒食物或饮品,如蜂蜜水、番茄汁,这些饮品中的成分有助于促进酒精代谢。同时,注意休息,避免饮酒后进行剧烈运动或从事危险工作。
结语
酒精中毒并非罕见事件,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和预防措施,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减少伤害。希望大家重视酒精中毒的危害,不仅自己做到适量饮酒,还要将这些知识分享给身边的人。当遇到酒精中毒情况时,保持冷静,按照正确步骤进行处理,为生命争取宝贵时间,共同营造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