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6月2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失眠吃药有门道,助你安睡到天亮 - 数字报刊系统 麻醉真的会让人失忆吗? 当贫血遇上血小板减少, 骨髓检查与血常规检查“联手破案” 失眠吃药有门道,助你安睡到天亮 长期伏案颈僵硬,放松动作学起来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失眠吃药有门道,助你安睡到天亮

作者:崇左市扶绥县人民医院 张琼珍

失眠是困扰许多人的常见问题,长期睡眠不足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诱发焦虑、抑郁,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紊乱的风险。对于严重的失眠患者,合理使用药物是改善睡眠的重要手段。然而,失眠药物的选择并非“一药通用”,需根据失眠类型、患者个体差异及药物特点科学选用。

失眠的分类与药物选择

失眠可分为入睡困难型(躺下30分钟以上无法入睡)、睡眠维持障碍型(夜间频繁醒来,难以再次入睡)和早醒型(比预期早醒且无法继续睡眠)。不同类型的失眠,用药策略也有所不同。

1.苯二氮?类受体激动剂(BZRAs)

这类药物通过与大脑中的γ-氨基丁酸(GABA)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兴奋性,促进睡眠。短效药物(如唑吡坦、右佐匹克隆):适用于入睡困难型失眠,因其起效快(15至30分钟),半衰期短(2至4小时),可帮助快速入睡且减少次日嗜睡风险。中效药物(如艾司唑仑、劳拉西泮):适用于睡眠维持障碍型失眠,作用时间较长(6至8小时),可减少夜间觉醒。长效药物(如地西泮、氟西泮):适用于早醒型失眠,但因其半衰期长(>12小时),易导致次日困倦,不推荐长期使用。

注意:苯二氮?类药物长期使用可能产生依赖,突然停药可能引发反跳性失眠,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

2.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如雷美替胺)

褪黑素是人体自然分泌的睡眠调节激素,雷美替胺通过模拟褪黑素作用,调节睡眠—觉醒周期,适用于昼夜节律紊乱型失眠(如倒班、时差导致)。其优势是不易成瘾,适合长期失眠管理,但效果较温和,对严重失眠可能作用有限。

3.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如苏沃雷生)

食欲素是维持觉醒的神经肽,苏沃雷生通过阻断其作用,促进自然睡眠。该药适用于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优势是较少引起次日嗜睡,且依赖风险低,但价格较高。

4.抗抑郁药(如曲唑酮、米氮平)

部分抗抑郁药具有镇静作用,适用于伴有抑郁或焦虑的失眠患者。曲唑酮(低剂量)可改善睡眠结构,减少夜间觉醒;米氮平则通过阻断组胺受体促进睡眠。但需注意,这类药物并非所有失眠患者的首选,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5.非处方药(如抗组胺药、褪黑素补充剂)

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多西拉敏):具有镇静作用,可用于短期失眠,但长期使用可能降低效果并导致嗜睡、口干等副作用。

褪黑素补充剂:适用于轻度失眠或时差调整,但个体差异大,效果有限。

科学用药的五大原则

1.短期、按需使用

失眠药物(尤其是BZRAs)应避免长期连续使用,一般建议不超过4周,以免产生依赖。可采用“间歇给药”策略,如每周用药2至3次,而非每晚服用。

2.个体化选择

老年人:优先选择非苯二氮?类(如右佐匹克隆、雷美替胺),减少跌倒风险。

肝肾功能不全者:避免经肝脏代谢的长效药物(如地西泮),可选择经肾脏排泄的短效药(如唑吡坦)。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慎用苯二氮?类,以免抑制呼吸。

3.避免突然停药

长期使用镇静催眠药后,突然停药可能导致失眠反弹或戒断症状(如焦虑、震颤)。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量,如每周减少原剂量的25%。

4.警惕药物相互作用

酒精、阿片类药物会增强镇静作用,增加呼吸抑制风险。CYP3A4酶抑制剂(如红霉素、葡萄柚汁)可能升高某些安眠药的血药浓度,增加副作用。

5.结合非药物治疗

药物仅是失眠管理的一部分,认知行为疗法(CBT-I)(如睡眠限制、刺激控制)被推荐为一线治疗,可减少对药物的依赖。

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误区一:“吃药就能根治失眠”

失眠的病因复杂,可能涉及心理、环境、疾病等因素,药物仅缓解症状,需结合病因治疗(如控制焦虑、改善睡眠环境)。

误区二:“中药比西药更安全”

部分中成药(如含朱砂、首乌藤等)可能含重金属或有肝毒性,应在专业指导下使用,不可盲目认为“天然即安全”。

误区三:“自行调整剂量”

随意加量可能增加副作用(如记忆障碍、梦游),减量过快则易导致失眠反弹。

关注特殊人群——

孕妇:多数安眠药可能影响胎儿,需严格评估风险收益比。

驾驶员或机械操作者:避免使用次日残留效应强的药物(如地西泮)。

总结:合理用药,科学助眠

失眠用药的核心是“对症选药、短期使用、个体化调整”。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药物,并配合睡眠卫生措施(如规律作息、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才能真正实现安全、有效的睡眠改善。记住,安眠药是“助眠工具”,而非“睡眠本身”,科学用药才能助你真正“安睡到天亮”。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