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6月13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腹透导管外出口的护理要点 - 数字报刊系统 剧烈痛经的“元凶”: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透导管外出口的护理要点 糖尿病眼病早期发现有诀窍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皮肤护理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腹透导管外出口的护理要点

作者: 横州市人民医院 卢丽


对于接受腹膜透析的患者而言,腹透导管外出口的护理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健康安全。做好外出口护理,能有效预防感染,降低并发症风险。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腹透导管外出口的护理要点。

一、护理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腹透导管外出口护理前,患者和护理人员需做好充分准备。首先注重个人卫生,修剪指甲防止划伤外出口皮肤,用流动水和肥皂按七步洗手法彻底清洁双手,每步骤超 15 秒,总时长不少于 20 秒,再用干净一次性纸巾擦干。同时,准备好所需物品,如无菌换药包(含镊子、纱布、棉球等)、碘伏棉枝、无菌贴膜、胶布、无菌手套等,确保物品在有效期内且包装完好。若家中无专用无菌换药包,也可用高温高压灭菌处理的物品替代,但要保障灭菌效果

二、外出口评估

每次进行腹透导管护理时,先轻提导管,用手指沿皮下隧道方向轻柔按压,同时询问患者有无疼痛或压痛感。接着,顺着腹透管走向,从纵切口向出口处缓慢挤压,仔细查看出口处有无分泌物溢出,观察分泌物的颜色、质地、气味等性状,如是否为脓性、血性或浆液性,有无异味等。同时,观察出口处肉芽组织的生长情况,正常肉芽组织应呈淡红色、柔软湿润、无水肿及异常增生。若发现分泌物异常、肉芽组织过度增生或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迹象,需立即记录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进行规范处理,降低腹透相关并发症风险。整个操作过程需动作轻柔,避免过度牵拉导管,确保患者舒适度与护理安全性。

三、清洁外出口

1.消毒方法:消毒时先戴无菌手套,用生理盐水棉签擦拭出口,以腹透导管外出口为中心,由内向外环形消毒,范围直径至少 5 厘米,再用碘伏棉枝避开出口 0.5cm,由内向外环形消毒,范围大于辅料范围,同时用生理盐水棉签擦拭导管 4 个面。注意不能用酒精,会腐蚀导管,如有感染可涂抗感染药物,消毒方向始终由内向外,力度适中,不可来回擦拭。

2.清洁顺序:先清洁外出口周围皮肤,再清洁导管表面。每个棉球只能使用一次,用过的棉球不可重复蘸取碘伏,以免污染消毒液。对于有结痂的部位,不要强行去除痂皮,可用生理盐水浸湿的棉球湿敷,待痂皮软化后再轻轻清理。在清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棉球的使用量,避免过多的水分残留在外出口周围。

四、换药流程

消毒完成后,需规范进行换药操作。先将无菌纱布覆盖于外出口及导管周围,随后用胶布妥善固定。建议选用抗过敏胶布以防皮肤过敏。需特别注意,对导管进行二次固定是关键步骤:可采用交叉固定法或高举平台法,使胶布受力均匀且牢固,此举能有效避免导管反复牵拉,进而降低出口渗液、出血及肉芽组织形成等风险。


换药频率通常为每周 2-3 次,若外出口出现渗液、渗血或污染,需立即更换纱布。更换时应仔细观察旧纱布上渗液的颜色、量及性质,这些细节对准确判断外出口状况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五、日常注意事项

腹透导管外出口的日常护理对患者至关重要。穿着方面,应选择宽松、柔软且透气的衣物,优先选择棉质内衣,减少化纤材质对皮肤的刺激,避免衣物摩擦外出口。沐浴管理上,无论在伤口感染期或愈合期均不应进行盆浴和游泳。可采用擦浴方式清洁身体,务必防止外出口沾水;待外出口愈合后,若需淋浴,要用专用防水敷料保护,淋浴结束及时更换敷料,并重新消毒外出口。活动时,要避免剧烈运动与重体力劳动,防止导管受到牵拉、扭曲或脱出,术后2周内特别注意导管的固定,否则可导致出口处损伤和愈合不良,正确佩戴腹带,减少其摆动,保障腹透治疗安全顺利。

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腹透导管外出口护理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需牢记。出现红肿、疼痛加剧、脓性分泌物等感染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医生会依感染情况给予局部或全身抗生素治疗,同时要加强清洁换药、保持干燥。少量渗液可增加换药频次,若渗液较多,可能因导管位置异常或腹内压高等导致,需及时告知医生处理。若导管脱出,切勿自行插入,要用无菌纱布覆盖外出口,平卧后尽快就医。

七、护理误区

认为消毒次数越多越好:过度消毒可能会破坏皮肤的正常屏障功能,反而增加感染风险。按照规定的消毒方法和频率进行护理即可。

忽视外出口周围皮肤的护理:外出口周围皮肤的健康对外出口至关重要,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和摩擦。

总之,做好腹透导管外出口护理,是保障腹膜透析治疗效果和患者健康的关键。希望通过以上介绍,患者和家属能够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让腹透治疗更加安全、顺利。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