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不少女性会被痛经折磨得坐立难安:小腹像被“揪住”般坠痛,腰也酸得直不起来,甚至恶心呕吐、浑身乏力。别担心!今天就教大家几招实用方法,把痛经“赶跑”!
一、认识痛经:为什么会“肚子痛”?
痛经主要分两种类型。原发性痛经最常见,多发生在年轻女性身上,身体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经期时,子宫内膜会合成并释放前列腺素,促使子宫收缩,就像子宫在“用力挤东西”,从而引发疼痛。大部分原发性痛经在婚后或生育后可能会有所缓解。
继发性痛经由疾病引起,比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盆腔炎等。这些疾病会导致子宫结构或功能异常,进而引发疼痛。如果痛经越来越严重,或者在非经期也会出现腹痛,就要警惕是不是继发性痛经,及时就医检查。
痛经发作时,典型症状是下腹坠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的像轻微的胀痛,有的则如刀绞般难以忍受。除了腹痛,还可能伴随腰酸、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症状。
二、日常调理:从生活习惯开始改善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日常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痛经症状。
1. 饮食调理:经期前1周需忌口生冷(如冰淇淋)、辛辣(如火锅)及咖啡、浓茶等,以免加重痛经、刺激肠胃。经期宜喝红糖姜茶、桂圆红枣茶温暖子宫,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平时可多吃香蕉、菠菜、羊肉等含镁或温性食物缓解痛经。
2. 保暖要点:子宫喜暖恶寒,经期需注重腹部、腰部保暖,不穿露脐装、低腰裤。可备暖水袋或暖宝宝,温度40-50℃,热敷下腹部15-20分钟促循环、缓痉挛,注意勿直接贴皮肤防烫伤。
3. 运动建议:非经期可通过规律运动缓解痛经,如每周3-4次瑜伽、散步、游泳(每次30分钟以上),增强体质、促进盆腔血液循环。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可做猫牛式瑜伽(10-15次)放松腹部肌肉,或饭后散步15-20分钟舒缓身心。
三、应急缓解:痛经发作时怎么做?
就算平时调理得再好,有时痛经还是会突然“袭击”。别慌!这几个应急方法能帮你快速缓解疼痛。
1. 物理缓解法
热敷可缓解痛经,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下腹部,温度适宜,持续15-20分钟,加速血液循环。也可按摩关元穴(肚脐下)和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顺时针按10-15分钟,力度微酸,温通经络、调和气血。
2. 饮食缓解法
来一杯温热的红糖水或黑糖姜枣茶,是很多女性痛经时的“救命稻草”。暖暖的饮品下肚,不仅能温暖身体,还能补充能量,缓解疼痛。但要注意,血糖高的女性要少量饮用,避免血糖波动。
3. 药物缓解法
要是疼痛剧烈,已经严重影响到生活和工作,而且没有消化道疾病、肝肾疾病等禁忌,可以服用止痛药来缓解。常见的药物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服用即可,一般在疼痛开始时服用效果最好。
四、哪些情况需及时就医?
虽然大部分痛经通过日常调理和简单处理就能缓解,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这可能是疾病发出的“求救信号”!
1.疼痛越来越严重,以前吃点止痛药就能缓解,现在却不管用了;或者在非经期也会出现腹痛,这些都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疾病的表现。
2.月经量突然增多,比平时多了1 - 2倍,经期延长超过7天,经血中还出现大量血块,这可能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有关。
3.痛经时伴有发热、性交痛、排尿或排便疼痛等症状,可能是盆腔炎、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引起的。
五、长期调理:预防痛经反复发作
除了在痛经发作时采取措施,平时的长期调理也很关键,能从根本上预防痛经反复发作。
1. 心理调节:情绪对痛经的影响很大,精神紧张、焦虑会促使身体分泌更多的前列腺素,加重疼痛。所以在经期要尽量保持心情放松,可以听听舒缓的音乐,泡个热水澡,或者做一些冥想练习,让身心得到充分放松。
2. 中医调理:中医调理痛经有优势。经期前3天可在中医师指导下,用艾条艾灸关元穴、足三里穴,每次15-20分钟,温经散寒;也可根据体质让中医师开含当归、川芎等药材的药方调理气血,中药需坚持,不可急于求成。
3. 健康管理:避免久坐,每坐1小时就起身活动5 - 10分钟,比如伸伸懒腰、走动几步,能促进盆腔血液循环,防止淤血堆积。
最后,给大家总结一个简单好记的口诀:“一暖二喝三运动,疼痛剧烈药来帮;持续加重莫拖延,及时就医查病因!”希望这些方法能帮助大家轻松应对痛经,每个月都能舒舒服服、健健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