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5月30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如何科学养护内瘘 - 数字报刊系统 如何科学养护内瘘 超声如何 “看见” 血管里的血栓? 应对术后疼痛全解析 益生菌别乱吃,这4类娃才需要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科学养护内瘘

作者:柳州市中医医院 胡玉霞


老王是血透室的老病号,过去总觉得内瘘只要能透析就行,从不注意护理。直到有一天,他发现内瘘震颤消失,透析时血流量不足,紧急就医才知道内瘘血栓堵塞,只能重新造瘘。这样的案例在肾内科并不少见,许多患者对内瘘养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最终引发一系列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内瘘养护不当会带来哪些麻烦,以及如何科学养护内瘘。

认识内瘘:血透患者的生命线

动静脉内瘘是通过手术将动脉与静脉连接,使静脉血管动脉化,为血液透析提供充足的血流量。它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患者的身体与透析机器,是维持透析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对于血透患者来说,内瘘的寿命直接影响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一个养护良好的内瘘,使用年限可达数年甚至十年以上;而养护不当,可能短短几个月就出现问题,严重影响透析治疗。

养护差引发的麻烦

内瘘养护并非一劳永逸,反而像养护一辆精密的生命列车”——若日常疏忽保养、操作违规,列车随时可能抛锚,甚至脱轨倾覆。

1.血栓形成

血栓是内瘘养护不当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如果不注意内瘘侧肢体的保暖,导致血管收缩;或者长时间压迫内瘘侧肢体,如睡觉时压着内瘘侧手臂、穿紧身衣服等,都会影响内瘘的血液循环,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一旦血栓形成,内瘘就会堵塞,无法正常使用,患者不得不面临重新造瘘的痛苦,不仅增加经济负担,还会对身体造成二次伤害。

2.感染

内瘘部位的皮肤破损、清洁不当是引发感染的主要原因。有些患者在透析结束后,过早取下穿刺部位的止血贴,导致穿刺点暴露在空气中;或者不注意保持内瘘周围皮肤的清洁,洗澡时让水接触到内瘘,都容易引发细菌感染。感染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甚至引起全身感染,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3.狭窄

长期不正确的穿刺方法、内瘘使用过度等,会导致内瘘血管内膜损伤,进而引起血管狭窄。血管狭窄会使血流量减少,影响透析效果,还会增加血栓形成的概率。当狭窄程度严重时,同样需要通过手术或介入治疗来解决问题。

4.动脉瘤形成

部分患者由于内瘘局部血管壁薄弱,再加上长期透析时的血流冲击,容易形成动脉瘤。动脉瘤不仅会影响美观,还存在破裂出血的风险。一旦动脉瘤破裂,出血速度快、量较大,如果不能及时止血,后果不堪设想。

科学养护内瘘,远离麻烦

1.日常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内瘘侧手臂,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肥皂或沐浴露。透析前,用消毒液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透析后,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正确按压穿刺点,避免过早取下止血贴,防止感染。

避免压迫:内瘘侧肢体不要佩戴过紧的首饰,不穿紧身衣服,睡觉时不要压迫内瘘侧手臂,尽量保持内瘘侧肢体处于舒适、放松的状态。避免提重物、测量血压、抽血等操作在内瘘侧肢体进行。

适当活动:适当进行内瘘侧肢体的活动,如握拳、屈伸手臂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血管弹性。但要注意活动力度和幅度,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内瘘损伤。

2.自我监测

患者要学会对内瘘进行自我监测,每天至少两次用手触摸内瘘部位,感受有无震颤,用耳朵贴近内瘘,听有无血管杂音。如果发现震颤减弱或消失、杂音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注意观察内瘘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疼痛、渗血等情况,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3.饮食与生活习惯

保持清淡饮食,控制水分和盐分的摄入,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防止血压升高和水肿,影响内瘘功能。戒烟限酒,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也有助于内瘘的养护。

4.定期复查

血透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到医院进行内瘘检查,通过超声等检查手段,了解内瘘的血管情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结语

总之,内瘘是血透患者延续生命的桥梁,养护好内瘘,就是守护自己的健康。希望每一位患者都能重视内瘘养护,掌握科学的养护方法,避免因养护不当带来的麻烦,让内瘘这条生命线畅通无阻,提高透析质量,享受更好的生活。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