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5月30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多器官衰竭患者的护理要点 - 数字报刊系统 减少放射检查对身体影响的方法  中风后说话不清的康复训练 多器官衰竭患者的护理要点 带状疱疹患者的饮食指南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器官衰竭患者的护理要点

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莫丽


在临床重症监护室(ICU)中,多器官衰竭(MOF/MODS)是一种极其凶险的疾病,它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旦触发,多个器官可能像被推倒的骨牌一样接连出现功能衰竭,危及生命。作为副主任护师,我深知护理在多器官衰竭救治中的关键作用。今天,我将从专业角度,为大家科普多器官衰竭的护理要点,帮助患者及家属更好地配合治疗,共同对抗病魔。

 

认识多器官衰竭:一场“多线作战”的危机

 

多器官衰竭并非单一器官的“罢工”,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如心、肺、肾、肝、脑等)同时或相继出现功能衰竭。常见诱因包括严重感染(如脓毒症)、创伤、大手术、休克,以及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衰)的急性加重。这类疾病往往进展迅速,死亡率高达50%以上,因此,及时、专业的护理至关重要。

 

护理核心要点:精准施策,守护生命防线

 

1.生命体征监测:动态评估,精准干预

 

生命体征是病情的“风向标”。护士需每15-30分钟记录一次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和体温,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例如,血压骤降可能提示血容量不足或感染性休克,需紧急补液或使用升压药物。同时,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影像学检查(如CT、超声),全面评估器官功能状态。

 

2.呼吸系统护理:保持气道通畅,预防感染

 

呼吸衰竭是多器官衰竭的常见并发症。机械通气时,需定期吸痰、湿化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损伤气道黏膜。每日评估气管插管深度,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减少细菌滋生。通过翻身拍背、体位引流,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不张。

 

3.循环系统护理: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多器官衰竭患者常伴有循环障碍,需密切监测中心静脉压(CVP)或动脉波形,指导液体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根据CVP调整补液速度,避免容量过负荷导致肺水肿。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需精确控制剂量,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变化。

 

4.肾功能护理:保护肾脏,防止衰竭加重

 

急性肾损伤是多器官衰竭的常见并发症。护理需记录24小时出入量,监测尿量(成人目标≥0.5ml/kg/h)。尿量减少可能提示肾功能恶化,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等。

 

5.营养支持:精准供给,促进康复 

 

多器官衰竭患者代谢紊乱,营养支持需个体化。早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饮食,必要时通过鼻饲或胃造瘘补充营养。观察腹胀、腹泻等不耐受症状,及时调整营养方案。

 

6.皮肤与体位护理:预防压疮,促进循环

 

长期卧床患者易发生压疮。护理需每2小时翻身一次,使用减压床垫或气垫床,减轻局部压力。每日检查受压部位皮肤颜色、温度、完整性,发现红、肿、热、痛等早期压疮表现,及时处理。

 

7.心理护理:缓解焦虑,增强信心

 

多器官衰竭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需用通俗语言解释病情,避免医学术语。例如,将“多器官衰竭”描述为“身体多个器官暂时‘罢工’,需要休息和修复”。鼓励家属参与护理,提供情感支持,如为患者按摩手脚、播放舒缓音乐,缓解紧张情绪。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多器官衰竭患者护理需关注多方面要点。感染控制方面,因其免疫力低易发生院内感染,护理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消毒病房,合理用抗生素防耐药菌产生。血栓预防上,长期卧床易致下肢深静脉血栓,需机械预防(弹力袜、气压泵)与药物预防(低分子肝素)结合。此外,患者胃黏膜屏障受损易发应激性溃疡,要早期用抑酸药,观察消化道出血症状并及时处理。

 

患者与家属的自我管理

 

1. 遵医嘱用药 

多器官衰竭患者常需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家属需监督患者按时服药,避免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 

 

2. 饮食管理 

饮食需遵循“低盐、低脂、高蛋白”原则,少量多餐,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例如,可将瘦肉、鱼肉、蛋类等优质蛋白制成肉泥、蛋羹,便于消化吸收。 

 

3. 康复训练 

在医生指导下,患者可进行被动或主动运动,预防肌肉萎缩。例如,每日进行四肢屈伸运动、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结语:携手共进,守护生命

 

多器官衰竭的护理是一场“多线作战”,需要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努力。作为护理团队的一员,我深知每一项护理措施都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希望通过今天的科普,能让更多人了解多器官衰竭的护理要点,积极配合治疗,共同守护生命防线。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