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4月25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输血过程中的风险与防范 - 数字报刊系统 腰间盘突出患者谨记这些动作不能做 透析患者怎样预防营养不良? 输血过程中的风险与防范 皮肤病患者的日常护理要点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输血过程中的风险与防范

作者: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梁雄娟

输血是现代医学中挽救生命的关键手段,能迅速补充血容量、纠正贫血,改善凝血功能及维持组织氧供,但并非无风险。为确保输血安全有效,需深入了解其潜在风险,并采取防范措施。本文旨在普及输血风险知识,提高公众认识,介绍有效防范措施,促进医患沟通,共同守护生命安全。通过了解与防范,我们能让输血这一生命之光更加安全、有效地照亮患者的康复之路。

输血过程概述

输血是将健康人的血液或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利用医疗设备和技术,静脉输注给患者的过程。此过程虽看似简单,实则包含患者评估、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等多个复杂环节。

输血前,医生会全面评估患者,包括病史、过敏史和输血史,以确定输血适宜性及潜在风险。血型鉴定至关重要,它能确保输注血液与患者血型匹配,预防溶血等严重并发症。交叉配血试验则在血型鉴定后进一步验证血液与患者的相容性,保障输血安全。这些步骤共同确保了输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输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输血过程中的主要风险

输血虽在现代医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并非无风险过程。主要存在的风险包括免疫反应、感染及输血相关并发症。

首先,免疫反应是输血中常见的风险,其中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和过敏反应最为典型。多于输血初期出现,症状包括体温升高、寒战和头痛,可能由血液制品中的白细胞、血小板或细胞因子致热原物质引发。过敏反应则可能因患者对血液制品中某些成分(如血浆蛋白)过敏,表现为皮疹、瘙痒和呼吸困难。更为严重的是溶血反应,常由血型不符或血液处理不当导致,一旦发生,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其次,输血过程中还存在感染风险。血液制品在采集、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若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细菌污染,进而在输血时引发患者严重感染。同时,血液制品可能携带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通过输血传播给患者,导致患者感染。

最后,输血还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如循环超负荷。当输血速度过快或输血量过大时,可能加重患者循环系统负担,引发急性心力衰竭等问题。此外,输血还可能导致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等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往往与输血操作不当、患者身体状况不佳等因素有关。

输血风险的防范措施

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以降低输血过程中的风险。

1. 严格输血前准备

在输血前,医生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输血需求。同时,必须进行准确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输注的血液与患者的血型相匹配,避免溶血反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此外,还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输血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输血方案,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加强血液制品管理

血液制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必须加强血液制品的管理。一方面,要确保血液制品来源正规,采集、储存、运输等过程符合规定。另一方面,要定期检查血液制品的质量,避免使用过期、污染或质量不合格的血液制品。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血液制品追溯体系,确保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追溯和处理。

3. 规范输血操作流程

输血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到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必须规范输血操作流程。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减少感染风险。在输血过程中,应控制输血速度,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此外,还应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

4. 输血后监测与护理

输血后,患者仍需接受密切的监测和护理。医护人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反应。同时,还应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在输血后的一段时间内,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结语

输血是挽救生命的关键医疗手段,但其安全性不容忽视。为确保输血有效且安全,需深入了解潜在风险,并采取严格输血前准备、加强血液管理、规范操作流程及输血后监测等措施。我们期待未来输血技术的发展,能带来更安全、高效的方法(如病原体灭活技术、精准输血医学等),为患者提供更多生命的希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