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都曾听说过“脑梗”这个词,但真正了解它的人并不多。它不仅发病率高,而且致残率和致死率也相当惊人。因此,增加对脑梗相关知识的了解,对于及早预防、及时发现并治疗这一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什么是脑梗?
脑梗,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从而引发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简单来说,就是脑血管被堵塞,导致脑部部分区域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造成脑细胞死亡,引起言语、肢体功能、意识障碍等。
二、脑梗的症状
脑梗的症状复杂多样,从轻微到严重不等,且初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脑梗症状:
1.初期症状:可能表现为一过性轻微头痛、头晕、讲话大舌头、面部及肢体的轻微麻木感、行走不稳等。这些症状虽然轻微,但可能是脑梗的前兆,不容忽视。
2.疾病进展后症状:可能出现持续性偏瘫、一侧手脚无力、发麻、失语、流口水、嘴角歪斜等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这表明脑梗已对脑组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
3.严重症状:若脑梗累及关键部位或面积较大,可能导致突发意识丧失、偏瘫、肢体抽搐、双眼凝视等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三、脑梗的发病原因
脑梗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高血压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国内研究显示,血压收缩压(SBP)每升高10mmHg,脑梗死发病相对危险增加49%;舒张压(DBP)每升高5mmHg,脑梗死发病相对危险增加46%。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常常互为因果,但需要注意的是,脑梗死病人血压过分下降也会增加发病危险。
2.糖尿病:糖尿病和脑梗塞有直接关系,高血糖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进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堵塞。糖尿病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后,比普通人发展更快,发生脑梗塞的病程更短。糖尿病使脑卒中的发病提早约15年,使脑卒中的发病率高约3倍。
3.吸烟:吸烟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由吸烟引起的脑梗死与其烟龄及每日的吸烟量有关,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早、每日吸烟量越大(多于40支)、烟龄越长,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就越大,病变也越严重。停止吸烟后能迅速减少脑梗死的危险。
4.饮食不当:食用红肉、有机肉类、鸡蛋、油炸食品、猪肉炒菜等均会增加脑梗死的危险。这些食物会使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以及血脂合成增多,导致血脂增高,从而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继而影响脑血管的正常功能。同时,盐摄入量过多也是危险因素之一,脑梗死的发生随着钠盐摄入的增加而增加。
5.其他因素:生活不规律、过量饮酒、缺乏锻炼、抑郁、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也对脑梗死有重要影响。
四、脑梗的治疗
脑梗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及康复治疗等。及早发现和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1.一般治疗:保持情绪稳定、平卧休息、头部略高以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呛咳,同时密切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2.药物治疗:使用溶栓、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改善侧枝循环等药物,以防止血栓形成或扩散,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缓解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头痛、眩晕等症状。
3.介入治疗:对于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可采用机械取栓术、血栓抽吸术、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等介入治疗手段,以疏通狭窄或闭塞的血管,恢复血液流通。
4.手术治疗:若保守治疗无效,需考虑手术治疗,如开颅减压术、部分脑组织切除术等,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挽救患者生命。
5.康复治疗: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等,以改善肌张力、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五、脑梗的预防
预防脑梗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1.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积极治疗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等疾病,保持内环境稳定。
2.合理饮食:减少红肉、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的摄入,控制盐的摄入量。
3.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是脑梗的危险因素,应尽早戒烟限酒。
4.适量运动:保持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脑梗的风险。
5.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六、结语
脑梗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疾病,但通过了解其症状、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脑梗的风险。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脑梗的相关知识,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