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体重管理,不少人眉头紧锁。有人节食饿到头晕,恢复饮食后体重迅速反弹;有人办了健身卡,却因没时间、太累而放弃,只能对着体重数字叹气。大家觉得体重管理是“大工程”,需要牺牲大量时间、精力与生活乐趣,便望而却步。其实,体重管理无需颠覆现有生活,日常小改变长期坚持,就能轻松实现体重可控。
饮食篇:吃对“小细节”,轻松控热量
饮食是影响体重的关键,但这不意味着要“饿肚子”,而是在吃的细节上调整,既吃饱又控热量。
1.餐具选择:很多人吃饭用大盘大碗,食物装盘显得空,会不自觉多盛。换成小号餐具,食物装满后视觉上更满,心理上会觉得“已吃不少”,从而减少进食量。如把直径25厘米的餐盘换成20厘米的,每次吃饭能少摄入几十千卡热量,长期积累效果可观。
2.调整进食顺序:不少人先吃主食易过量致热量超标,正确顺序应是先吃蔬菜,靠膳食纤维占胃增饱腹感;再吃鸡蛋、瘦肉等蛋白质食物延长饱腹感;最后吃主食,此时因已饱腹,能避免主食过量。
3.掌握饮水技巧:很多人误将口渴当饥饿致吃多,建议餐前半小时喝200-300毫升温水,补充水分还能减少正餐量。别喝可乐、奶茶等含糖饮料,换成白开水或淡茶水,每天喝1500-2000毫升,助体重管理。
4.零食选择:体重管理中,选对零食很关键。薯片、饼干、蛋糕、巧克力等高糖高油零食,热量高、营养少,易致发胖还不利健康,需拒绝。可换成原味坚果,如核桃、杏仁等,每天10-15克,补充优质脂肪和蛋白质;或低糖分水果,如苹果、草莓等,每天200-350克,补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无糖酸奶也不错,能供蛋白质、调肠道菌群。
运动篇:利用“碎片时间”,动出好身材
很多人觉得运动“没时间”,其实日常碎片时间利用起来,就能达到不错效果,无需专门去健身房。
1.日常代步:短距离出行尽量步行。上下班坐公交或地铁时,可提前1-2站下车,然后步行到单位或家。如平时坐公交到单位门口,现在提前1站下车,步行10分钟到单位,每天早晚各一次,一天多走20分钟,长期坚持能有效消耗热量。
2.居家运动:在家看电视时别一直坐着,可边看边做简单动作。如坐在沙发上,双脚平放,慢慢抬起一条腿,保持5秒后放下,再换另一条腿,反复做几分钟,锻炼腿部肌肉;站起来,双手叉腰,慢慢转动腰部,顺时针转10圈,再逆时针转10圈,活动腰部;做踮脚尖动作,双脚并拢,慢慢踮起脚尖,保持3秒后放下,重复多次,锻炼小腿肌肉。另外,每天花10-15分钟做深蹲和平板支撑也很好。做深蹲时,双脚与肩同宽,脚尖略微向外,双手自然下垂或放在身体两侧,慢慢下蹲,直到大腿与地面平行,注意膝盖不要超过脚尖,然后再慢慢站起来,重复15-20次为一组;做平板支撑时,双手撑在地上,与肩同宽,手臂伸直,双腿向后伸直,脚尖着地,身体保持一条直线,不要弯腰或翘屁股,坚持30秒到1分钟,能有效锻炼核心肌群。
3.办公间隙运动:办公族在办公室一坐大半天,久坐易致脂肪堆积,影响健康。建议每坐1小时,就起身活动5分钟。可在办公室走几圈,或做简单拉伸动作,如双手向上伸直,慢慢拉伸身体;双手交叉放在背后,轻轻向后拉伸肩膀;踮起脚尖,活动腿部。这样既能缓解身体疲劳,又能避免久坐危害,助力体重管理。
习惯篇:调整“小作息”,助力体重管理
除饮食和运动外,生活习惯的调整对体重管理也有很大帮助。
1.规律睡眠:不少人常熬夜,睡眠不足不仅影响精神,还会导致体重增加。因为熬夜会打乱食欲激素平衡,让促食欲激素增多、抑食欲激素减少,使人更想吃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所以每天要保证7-8小时睡眠,尽量晚上11点前入睡,规律作息能稳定身体激素,减少过量进食欲望。
2.细嚼慢咽:很多人几分钟吃完一顿饭,易吃多。因大脑接收饱腹信号需约20分钟,吃得太快,大脑还没感知到饱腹,就已过量进食。建议吃饭时放慢速度,每口饭咀嚼15-20次,慢慢品尝,避免吃撑。
3.记录饮食:大致记录每天吃了什么、吃了多少。通过记录能清楚了解自身饮食情况,发现哪些食物吃多了、哪些摄入不足,进而及时调整,让饮食更合理,助力体重管理。
体重管理并不难,关键在于从日常小细节入手,做出简单改变并长期坚持。相信只要愿意尝试,这些小改变终会汇聚成大力量,帮助轻松管理体重,拥有健康身体和良好精神状态,享受更美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