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1月0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创伤水肿别慌,处理有妙招 - 数字报刊系统 血糖悄悄升?预防糖尿病肾病这样做 手术前后,如何正确规避感染风险 创伤水肿别慌,处理有妙招 医疗行政透明,百姓更踏实!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伤水肿别慌,处理有妙招

作者: 桂平市人民医院 覃俊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道路交通和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创伤发病率不断升高。尽管临床上对水肿的管理手段日渐增多,但目前尚缺乏针对肢体创伤后水肿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指导标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联合相关学科的专家,制订了指南,简单介绍如下。

一、认识创伤水肿:身体的“防御反应”

创伤水肿,简单来说,就是身体在受到伤害后,局部组织液增多,导致肿胀的现象。这其实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旨在通过增加局部血流量,带来更多的白细胞和营养物质,促进伤口愈合,同时稀释和清除有害物质。然而,过度的水肿会压迫周围组织,影响血液循环,甚至造成神经损伤,因此,科学合理的处理至关重要。

水肿的成因主要包括直接暴力导致的血管破裂、组织损伤引发的炎症反应,以及淋巴回流受阻等。直接暴力,比如摔倒时手臂着地,强大的冲击力可能使血管破裂,血液和组织液渗出到周围组织中;组织损伤后,身体会启动炎症反应,释放各种炎症因子,这些因子会吸引更多的免疫细胞和液体聚集到损伤部位,导致肿胀;而淋巴回流受阻,可能是由于淋巴管受损或受到压迫,使得淋巴液无法正常回流,从而在局部积聚,加重水肿。了解这些成因,有助于我们更精准地采取应对措施。

二、紧急处理:P.O.L.I.C.E原则

面对突发的创伤水肿,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能有效减轻肿胀程度,为后续治疗打下良好基础。这里,我推荐大家遵循“P.O.L.I.C.E”原则,即P:保护(Protection)、O.L:最佳负荷(Optimal loading)、I:冰敷(Ice)、C:加压包扎(Compression)、E、抬高患肢(Elevation)。

1. Protection(保护):这里的保护意味着在使用拐杖保护受伤的下肢的同时,积极参与日常活动。保护也可以指适当的休息来促进伤势的康复。

2. O.L:最佳负荷(Optimal loading):传统的休息方式,如拐杖、支架和支撑物,在康复早期阶段可能会与最佳负荷的调整和调节产生矛盾。通过机械疗法干预,如各种手动技术,可以实现最佳负荷的施加。

3. Ice(冰敷):创伤发生后,应在1~3d内,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肿胀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隔1-2小时重复一次。冰敷能收缩血管,减少血液流入,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注意不要直接将冰块接触皮肤,以免冻伤。

4. Compression(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或专用压力袜对受伤部位进行适度包扎,从远端向近端缠绕,力度适中,既能提供支撑,又不会影响血液循环。加压包扎有助于限制组织液渗出,减轻肿胀。

5. Elevation(抬高患肢):将受伤的肢体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利用重力作用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减少局部淤血和水肿。比如,如果是脚踝受伤,可以躺在床上,脚下垫几个枕头。

三、后续治疗与康复:综合管理,促进恢复

除了肢体创伤后水肿的早期预防,指南还推荐了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物理治疗、患者教育的方法。对于筋膜室综合征患者,还需要评估手术切开减压指征。

1. 药物治疗:指南推荐静脉注射消肿药物(如 20%甘露醇、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口服血管活性药物(如七叶皂苷钠片、地奥司明片、柑橘黄酮片)、激素(如地塞米松等)外用药物(如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50%硫酸镁湿敷)。

2. 中医治疗:以活血化、行气止痛、利水消肿为主,可采用中药外敷、内服以及手法按摩等方法消肿。外敷时应注意避开无覆盖开放性伤口处,且皮肤过敏者慎用。另有桃红利水汤,促愈消肿汤等中药汤剂,在消除肿胀、减轻骨折早期疼痛、促进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及提高整体疗效方面效果显著。

3. 物理治疗:指南推荐根据医院可及性及患者经济等具体情况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肌内效贴、负压治疗、体外冲击波、红外线疗法、动静脉足泵等方法缓解水肿。需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

4. 手术治疗:指南中推荐的手术治疗包括针对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彻底切开减压;促进淋巴液流入静脉或缩小患肢的体积的淋巴管-静脉吻合及淋巴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等显微淋巴手术、积极的抗凝治疗后仍有静脉高压需导管接触性溶栓或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等。民众们也需了解。

5. 患者教育:创伤不仅影响身体,也可能带来心理压力。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康复过程,与家人朋友分享感受,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都是促进全面恢复的重要一环。

结语

创伤水肿虽常见,但处理方案仍在更新。让我们一起,用科学的方法,迎接每一个充满活力的明天!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