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没在意,血糖升高有时并无明显感觉,既不像感冒般发烧咳嗽,也不似胃痛让人坐立难安。但这种“悄悄升高”的血糖,会不知不觉伤害肾脏,久了就可能引发糖尿病肾病。肾脏是身体的“过滤器”,血糖长期偏高时,多余葡萄糖会像小沙子磨损“过滤网”,使其出现漏洞。起初可能仅少量蛋白漏到尿液,身体无异常,随着漏洞增大,肾脏功能逐渐下降,严重时只能靠透析维持生命。所以,预防糖尿病肾病刻不容缓。
一、监测血糖,摸清“糖情况”
预防糖尿病肾病,首先要了解自身血糖状况,这就需要定期监测。不同人群监测频率不同:健康人群若身体无不适,每年体检时测一次空腹血糖即可;血糖高危人群,如之前体检血糖偏高或家中有糖尿病患者,每3-6个月测一次血糖,且要测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因为有些人空腹血糖正常,餐后却超标。
测完血糖要会看数值:空腹血糖在3.9-6.1mmol/L之间正常,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才达标。若两次测量数值均超范围,应及时就医,早做干预。
二、调整饮食,给肾脏“减负”
饮食是控制血糖、保护肾脏的关键,做好以下几点可减轻肾脏负担:
1. 控制糖分摄入:隐形糖危害大,如可乐、奶茶一杯含糖量可能超标,红烧菜、糖醋菜烹饪时放糖多。建议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甜食偶尔解馋,做饭少放糖。
2. 主食合理搭配:精米白面消化快、升血糖快,可将主食换成“粗细搭配”,如煮米饭加燕麦、糙米,吃全麦馒头,吃点杂豆类(非加糖豆沙、绿豆沙),这些食物消化慢,能让血糖更稳定,还能提供更多膳食纤维。
3. 选优质蛋白质且不过量:鸡蛋、牛奶、鱼肉、瘦肉是优质蛋白质,但过量会加重肾脏负担。建议每天一个鸡蛋、一杯牛奶,鱼肉或瘦肉量相当于一个手掌心(不包括手指)大小。肾功能异常者要控制豆制品摄入量,最好咨询医生。
4. 清淡饮食,少盐少重口:盐吃多会增加高血压风险,与高血糖一起伤害肾脏。成年人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约一个啤酒瓶盖平平一盖。做饭可用葱、姜、蒜、醋代替部分盐调味,少吃油炸、辛辣食物。
三、坚持运动,稳住血糖
运动能促进身体代谢,消耗多余葡萄糖,稳定血糖,对肾脏有益。日常简单运动即可:
1. 选择运动方式:推荐“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对关节友好,适合大多数人。没运动习惯者可从快走开始,每天饭后半小时散步。
2. 注意运动时间和频率: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每周运动3-5次,规律运动效果更好。
3. 运动小提醒:运动前不要空腹,血糖偏高者空腹运动易引发低血糖,建议运动前半小时吃点东西,如一小片全麦面包、一根香蕉;身体不舒服时,如感冒、发烧、拉肚子,不要勉强运动,等身体恢复后再继续。
四、养成好习惯,助力预防
除监测血糖、调整饮食和运动外,日常小习惯也能预防糖尿病肾病:
1. 保证充足睡眠:长期熬夜会打乱身体代谢节奏,影响血糖稳定,让肾脏得不到充分休息。建议每天固定时间睡觉和起床,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保证7-8小时睡眠。
2. 戒烟限酒:吸烟对肾脏伤害大,香烟有害物质会让血管收缩,影响肾脏血液供应,加重炎症反应,加速肾脏损伤,建议戒烟。喝酒要控制,酒精会升高血糖、伤害肾脏,能不喝就不喝,实在避免不了,男性每天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3. 控制体重:控制体重不用快速减重,每月减重1-2公斤即可,靠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少吃高油高糖食物,多吃蔬菜、全谷物,配合每周运动。
五、定期检查,早发现早干预
糖尿病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很多人发现时肾脏已受损,所以定期检查很重要:健康人群和血糖偏高者每年都要做一次尿常规检查,查看尿液是否有蛋白。若尿常规发现蛋白,或自己血糖偏高、已确诊糖尿病,每半年至一年做一次肾功能检查,如血肌酐、尿素氮,反映肾脏过滤功能。肾脏代偿能力强,早期损伤可能无感觉,等出现症状时肾功能可能已严重下降,所以不要偷懒,定期检查才能早发现、早干预,保护肾脏功能。
预防糖尿病肾病并不复杂,核心是做好定期监测血糖、调整饮食、坚持运动、养成好习惯、定期检查这五件事。这些日常小事长期坚持,就能有效控制血糖,保护肾脏健康,避免糖尿病肾病。从现在开始,用行动守护肾脏,拥有更健康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