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血液净化,很多人想到普通透析,对CRRT 陌生,还误以为是 “重症患者快不行了才用”。实则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是重症救治的重要支持手段,非 “终极选择”。它通过机器持续引血,过滤 “生命毒素” 和多余水分后送回体内,过程温和,对血压心率影响小,适合急性肾损伤等危重患者。重症患者因肾脏问题、炎症风暴等致毒素堆积,CRRT 能清除有害物质,下文介绍其使用原因、流程等,帮大家正确认识。
为什么重症患者需要 CRRT 来 “救命”
重症患者需 CRRT,源于三类危急情况。肾脏 :急性肾损伤(如严重感染、术后)致肾脏无法滤血,尿素、肌酐等毒素堆积,引发恶心、意识模糊,甚至高钾血症致心脏骤停。CRRT 能持续清毒素、纠紊乱,为肾恢复创造条件,患者尿量少(日<400 毫升)、水肿、血压难控时需及时干预。
炎症 :败血症、胰腺炎引发 “炎症风暴”,炎症因子攻击器官致呼吸衰竭、休克。CRRT 通过特殊滤器吸附炎症因子,减少器官损伤,稳定体温、血压,为治疗争取时间。
中毒或代谢紊乱:药物过量、肝衰氨中毒等,常规治疗难清毒素。CRRT 通过弥散、吸附快速排毒,降低对脑、心脏的损伤。
CRRT 如何工作?医护人员的 “精细操作指南”
CRRT 的安全开展,依赖医护人员三步精细操作。第一步是建立安全通路,这是血液顺利进出机器的基础。医护人员通常选择颈内静脉或股静脉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导管一端负责引出血液,另一端用于送回净化后的血液。置管前会对穿刺部位皮肤进行严格消毒,杜绝感染隐患;置管后会妥善固定导管,贴上无菌敷料,且每日更换敷料,同时密切观察穿刺处有无红肿、渗液,确保通路始终安全通畅。
第二步是定制参数方案,实现个性化净化。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配的 CRRT 模式:以清除炎症因子为主要目标时,优先选用 CVVH(连续性静脉 - 静脉血液滤过);以清除尿毒症毒素为主时,则选择 CVVHD(连续性静脉 - 静脉血液透析)。同时设定关键参数,血流量控制在 100-200 毫升 / 分钟,置换液量、超滤量(控制每日脱水总量)根据患者毒素水平调整,并结合血压、电解质检测结果动态优化,避免血压波动或电解质紊乱,保障治疗安全有效。
第三步是全程严密监测,守住治疗安全底线。医护人员每小时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若血压下降,及时调整血流量或使用升压药,防止器官供血不足;密切关注 CRRT 机器运行,出现报警(如血流量不足、滤器凝血)立即排查;定期检查导管通畅度,防止堵塞或脱出;每日检测电解质、肾功能评估净化效果。同时定时协助患者翻身,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根据凝血功能使用抗凝剂(如低分子肝素),有效预防并发症。
患者 / 家属 “配合指南”,做好这些助康复
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对 CRRT 治疗顺利开展、促进康复至关重要。意识清醒的患者需做好三件事:一是保护通路,不触碰置管部位敷料,翻身活动时避免牵拉导管,导管处疼痒及时告知护士,不自行调整或撕扯敷料,防脱出、感染;二是配合监测,按要求测血压、抽血,治疗中头晕、心慌、恶心等不适立即告知医护人员;三是保持体力,治疗期间多卧床休息,少活动,按医嘱吃低盐、低脂、适量优质蛋白食物,不饱腹,为恢复储能量。
家属需做好四个方面:一是不干扰操作,不碰 CRRT 机器、导管及敷料,不要求调参数,探视时保持安静,少带人围观,减少感染风险;二是关注患者状态,观察是否烦躁、呼吸困难、导管渗血,异常及时通知护士,多温和鼓励患者,缓解其焦虑;三是遵医嘱备餐,按要求用无盐酱油、选低钾水果,不给患者吃高钾高盐食物,避免加重电解质紊乱;四是配合撤机评估,患者病情好转时,理解撤机需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以防病情反复。
避免 “认知误区”,别因误解拖治疗
CRRT 治疗有四个常见误区需避开:一是认为 “做 CRRT 就是换肾,离不开机器”,实则 CRRT 是临时支持治疗,多数患者肾功能恢复后可撤机,仅少数慢性肾衰患者需过渡到长期透析;二是觉得 “CRRT 有风险,会滤虚身体”,其过滤温和,医护精准控参数,还会补营养,风险远小于毒素堆积危害;三是认为 “置管疼、易感染”,置管时用局麻痛感轻,医护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护理,感染风险可控,拒置管会延误治疗;四是觉得 “CRRT 包治百病”,它是支持手段,需配合基础治疗,不能替代病因治疗,康复需要多方面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