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1月0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孩子总腹泻?或是乳糖不耐受在作怪 - 数字报刊系统  窦性心动过速的应对方法 医学影像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孩子总腹泻?或是乳糖不耐受在作怪 排尿突发异常状况,泌尿健康或已亮红灯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总腹泻?或是乳糖不耐受在作怪

作者: 来宾市兴宾区城北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罗丽平


不少家长都遇到过:刚给孩子喂完奶(牛奶或母乳),孩子就频繁拉肚子,屁股擦得通红;小肚子胀得鼓鼓的,孩子不停揉肚子、哭闹,怎么哄都没用。家长急着喂止泻药、调饮食,可腹泻还是没好转,甚至影响孩子食欲和精神。其实别慌!孩子总腹泻可能不是“牛奶过敏”和“肠胃不好”,而是“乳糖不耐受”在捣乱。今天就讲清乳糖不耐受,教大家判断和应对,帮家长缓解焦虑。

 

什么是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很好理解:牛奶、母乳中含有“乳糖”,孩子消化乳糖需要体内的“乳糖酶”帮忙。但有些孩子肠道分泌的乳糖酶数量不足或活性低,没法完全消化乳糖。没消化的乳糖在肠道里发酵产气,还会增加肠道水分,进而引发腹泻、腹胀等不适。简单说,就是孩子身体“处理不了”奶里的乳糖,才出现不舒服。

 

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乳糖不耐受?

家长可通过3个简单信号判断,好操作、易观察。

 

1. 看“时间”:大多在孩子喝奶后30分钟到2小时内出现。如果孩子每次喝奶后,都在这个时间段腹泻、腹胀,就要多留意,这是重要信号。

 

2. 看“表现”孩子乳糖不耐受时,身体会有明显“抗议”:

①腹泻:大便稀如水,可能带泡沫,有酸臭味,一天拉好几次

②肚子不舒服:孩子因腹胀、腹痛哭闹,常揉肚子,家长摸起来肚子鼓鼓的、有紧绷感

③腹痛/腹部不适:气体和液体挤压肠道,可能引发痉挛性疼痛。

④其他:部分孩子吐奶量增多,放屁频繁且气味重。

 

3.看“区别”:怀疑孩子乳糖不耐受,可停喂普通奶1-2天换无乳糖食物,观察症状变化,此非确诊依据,最终需医生判断。

4.乳糖不耐受≠牛奶过敏,别搞混!二者本质不同:乳糖不耐受是乳糖酶不足导致的消化问题,儿童成人都可能有,不仅影响消化(如腹胀、腹泻);牛奶过敏是免疫系统对牛奶蛋白的反应,多发生在婴幼儿,可能波及全身(如皮疹、呼吸困难)。

 

家长最关心:孩子乳糖不耐受,该怎么办?

乳糖不耐受不代表完全不能吃乳制品,关键是“科学摄入”,不同喂养方式的孩子,应对方法不同,家长可按需选择。

 

(一)喝配方奶的宝宝

 

1. 换“无乳糖配方奶”:宝宝喝普通配方奶不适,可直接换无乳糖配方奶。这类奶粉去除了乳糖,能避免不适,还能提供生长所需营养

2. 别马上全换:可先混合喂养(普通奶1/3+无乳糖奶2/3),宝宝适应后再逐渐增加无乳糖奶比例,直到完全替换。

3. 搭配其他食物吃:不要空腹喝牛奶,可搭配面包、麦片、鸡蛋等食物,减缓乳糖吸收速度,减轻不适。

4. 优先选发酵乳制品:酸奶、开菲尔等发酵过程中,部分乳糖已被细菌分解,且含益生菌,对乳糖不耐受人群更友好(注意选无额外添加糖的)。

 

 

(二)喝母乳的宝宝

 

母乳富含营养与免疫因子,对宝宝十分重要,即便宝宝乳糖不耐受,也无需轻易停母乳。可先尝试 “少量多次喂”,比如原本一次喂 150ml,改成每次 50ml、分 3 次喂,间隔 15 分钟左右,减轻肠胃负担,给肠道留出消化乳糖的时间。若调整后症状仍无改善,可在喂奶前 10-15 分钟,按说明书剂量给宝宝滴入适合其年龄段的乳糖酶滴剂,助力消化母乳中的乳糖,减少不适,帮助宝宝更好吸收营养。

 

(三)已经吃辅食的孩子

 

给乳糖不耐受宝宝选食物,优先无乳糖酸奶、奶酪,这类食物乳糖低,还能补蛋白质和钙;尽量别给普通牛奶、含乳饮料等高乳糖饮品。同时暂时避开奶油蛋糕、冰淇淋、含牛奶饼干,等宝宝不耐受情况好转,再少量尝试。

 

提醒:这些误区别踩!

应对乳糖不耐受时,家长常陷入误区,不仅缓解不了症状,还可能影响孩子健康,这2个错误要避开:

 

1. 误区1:乳糖不耐受=不能喝奶?

错!乳糖不耐受不是完全不能吃奶,只是孩子难消化乳糖。选无乳糖奶,或喂奶前加乳糖酶,孩子依然能喝奶,获取蛋白质、钙等营养,不会因不耐受缺营养。

 

2. 误区2:自己判断后就随便换奶?

错!家长判断可能不准,腹泻、腹胀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自行处理会延误病情;随便换奶还可能让宝宝肠胃不适,影响食欲和营养吸收。怀疑孩子乳糖不耐受,最好先带娃就医,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换奶或调饮食。

 

孩子总腹泻,家长别盲目焦虑。先通过时间、表现等判断是否乳糖不耐受,再依喂养方式科学应对,如配方奶宝宝换奶、母乳宝宝少量多次喂等。同时要避开不能喝奶、自行随便换奶等误区,必要时及时就医,让孩子健康成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