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1月0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孕早期孕吐,吃对食物就能缓解 - 数字报刊系统 孕早期孕吐,吃对食物就能缓解 冠心病为何总爱“找茬” 中西结合,给高血压“降降温” 病案追踪,健康趋势早知晓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孕早期孕吐,吃对食物就能缓解

作者:崇左市江州区那隆镇卫生院 李珍


孕早期,不少孕妈会被孕吐“找上门”——晨起刷牙时突然恶心,闻到饭菜味就想吐,甚至吃点东西就吐出来,不仅身体难受,还担心影响胎儿发育。其实,孕妈们先别慌,孕吐是孕早期很常见的生理反应,掌握正确的饮食方法,就能有效缓解不适。

 

孕吐莫慌,先了解原因

 

多数孕妈在怀孕6-12周会出现孕吐,这是身体适应激素变化的正常表现。怀孕后,体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雌激素水平快速升高,影响肠胃蠕动和消化功能,导致胃酸分泌变化,引发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来说,轻微孕吐不会伤害孕妈和胎儿,反而说明胎儿在正常发育。多数孕妈到孕12周后,随着激素水平稳定,孕吐症状会慢慢减轻甚至消失。饮食调整是缓解孕吐最安全、易操作的方式。

 

缓解孕吐的饮食原则

 

孕吐让不少准妈妈备受折磨,合理的饮食原则能有效缓解这一状况。

 

少食多餐、避免空腹至关重要。空腹时胃酸刺激胃黏膜,会加剧恶心感。建议把每日饮食安排成5-6餐,从三餐中匀出部分食物用于加餐。比如早上7点吃早餐,10点加餐,12点半吃午餐,15点加餐,18点半吃晚餐,睡前1小时若饿可少量进食,加餐可选坚果、饼干、水果等,保证胃里一直有食物。

 

进食顺序也不容忽视,应先吃干的,再喝稀的。先喝汤、水再吃固体食物会加重胃的负担,可先吃苏打饼干、全麦面包等干性食物,10-15分钟后再喝小米粥、温牛奶等稀的,午餐和晚餐先吃主食再喝清淡汤品。同时,要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孕早期肠胃功能弱,应选择软烂面条、清蒸鱼等食物。

 

缓解孕吐的“宝藏食物”

 

1.缓解恶心类食物

苏打饼干:碱性可中和胃酸,缓解恶心。选无过多添加剂、无蔗糖的,恶心时吃2-3片。

柠檬:清香气味能舒缓肠胃不适。可切片随身携带,恶心时闻一闻,或用柠檬片泡温水,少放糖。

生姜:有温胃止呕作用。可切片含在嘴里,或用3-4片煮水放凉后少量饮用,也可做饭时加少量生姜末。但生姜性温,一次不能吃太多。

 

2.补充能量类食物

全麦面包、燕麦片:富含碳水化合物,能快速供能,质地松软易消化。早餐可吃全麦面包配温牛奶,加餐冲燕麦片。

香蕉:含有丰富碳水化合物和钾元素,能快速供能,补充因呕吐流失的电解质。没力气、饿时吃一根。

 

3.保护肠胃类食物

酸奶:含有益生菌,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选原味、无过多添加糖的,每天喝100-150毫升,避免空腹喝。

蒸苹果:苹果煮熟后纤维变软,易消化,能补充维生素和果胶,调节肠胃功能。苹果洗净去皮去核切块,上锅蒸10-15分钟,放温后吃。

 

避开加重孕吐的“雷区食物”

 

1.油腻食物:炸鸡、肥肉、油条、薯条等脂肪含量高,难消化,会加重肠胃负担,加剧恶心、呕吐。

2.辛辣刺激食物:辣椒、花椒、大蒜、芥末等会刺激胃黏膜,导致充血、水肿,让症状更严重。孕早期要戒掉,等孕吐缓解后再少量尝试。

3.过甜、过咸食物:过甜食物如糖果、蛋糕、巧克力等会刺激胃酸分泌,引发反酸、烧心;过咸食物如咸菜、腌肉、酱菜等会加重身体水肿,刺激肠胃。饮食要清淡,少糖少盐。

4.气味浓烈食物:臭豆腐、榴莲、螺蛳粉、香水、油烟味等会刺激嗅觉神经,触发孕吐反应。做饭可让家人帮忙,自己避开厨房,远离气味浓烈环境。

 

缓解孕吐的小技巧

 

缓解孕吐,进食与日常细节需留意。进食时要细嚼慢咽,每口嚼15-20次,避免狼吞虎咽致空气入胃引发腹胀恶心。饭后别马上躺卧,可缓慢散步10-15分钟促进肠胃蠕动。随身携带苏打饼干、小水果等零食,饿或恶心时及时吃。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天气差可用空气净化器。

 

重要提醒:及时就医的情况

 

*一天呕吐次数超过5次,吃进去的食物几分钟内就吐出来,甚至喝口水都吐,会导致营养不良、脱水,影响胎儿发育。

*呕吐物带血或呈咖啡色,可能是呕吐时损伤了食道黏膜或胃部出现问题。

*体重一周内下降超过5%,说明营养流失过多,需医生干预。

*出现头晕、浑身无力、口干舌燥、尿量明显减少、尿液颜色发黄等症状,必须立即就医。

*孕吐时伴有持续剧烈腹痛,可能是肠胃疾病或其他孕期并发症,需及时就医排查。

 

孕早期的孕吐只是暂时的,合理调整饮食,保持积极乐观心态,有问题及时咨询医生,就能顺利度过,期待健康可爱的宝宝。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