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白色的才安全。”这个流传甚广的常识,却差点要了一个5岁孩子的命……
近期,雨水多发,山上的野生菌纷纷探出头来。范范(化名)的爷爷清晨上山采摘了满满一筐野生菌回家烹食。然而,餐后不久,范范便出现剧烈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症状。家人立即将范范紧急送往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简称上儿贵州医院)救治,经检查确认,其误食的竟是剧毒鹅膏菌!
“时间就是生命!”随着范范紧急送入医院,危重中毒患者应急救治预案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全面开启。
鉴于患儿已出现肝肾功能损伤的早期迹象,儿童重症医学科黄栋主任凭借多年临床经验迅速判断:“必须采取‘组合拳’式治疗,争分夺秒对抗毒素!”
他立即下达指令:“实施血透导管穿刺术,建立血液通路!同步联系输血科准备血浆,启动床旁血液透析及血液灌流联合治疗!”
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组合拳”救治战正式打响:血浆置换,迅速清除循环中的毒素;持续床旁血液净化,稳定内环境;血液灌流,高效吸附体内残留毒素;DPMAS治疗,精准清除血液毒素,改善肝功能。
多学科救治团队密切配合,各项治疗措施有序推进。在黄金救治窗口期,这套“组合拳”式治疗策略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患儿赢得了宝贵的生机。
由于鹅膏菌中毒对肝脏的损害存在“假愈期”特征——即使范范的症状缓解,后续仍可能随时出现多器官再度衰竭的危急情况。
医护团队通过动态监测肝肾、凝血功能等恢复指标,实时调整治疗方案,对范范进行了长达半月的密切监护,最终成功化解了这场生死危机。
范范的各项指标逐步趋于稳定,目前已顺利转入普通病房。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