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1月0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开展无鞘微导管技术 - 数字报刊系统 遵义:群众家门口享“健康红利” 守护“夕阳红” 用毕生所学守护生命之光 省计生协提升办公室干部工作能力 悟思想    话担当    展青春 省卫生健康系统行业团委开展主题活动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开展无鞘微导管技术 上儿贵州医院 与死神赛跑,赢了!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开展无鞘微导管技术

本报讯     近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介入科周石教授团队成功为一名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西南地区首例无鞘微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术。

55岁的杨叔确诊原发性肝癌9个月,4个月前因下肢骨折行内固定治疗,目前处于康复阶段,杨叔听闻术后需右下肢制动24小时并卧床,对此表示担忧。结合患者情况,周石教授团队决定经肱动脉穿刺不使用血管鞘的微导管超选择肝动脉化疗药物局部灌注,以最大限度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手术风险。

传统肝动脉介入多选择股动脉入路,术后需长时间卧床制动,对骨折后患者而言易引发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此次手术,在介入科学科带头人周石教授指导下,选择肱动脉入路,采用无鞘微导管技术。微导管直达肿瘤靶血管,经导管注入药物,让药物在局部高浓度起效。术中、术后即刻,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穿刺点仅需压迫止血。手术全程出血不足5毫升,术后患者即可自行下床活动,未出现血管痉挛、闭塞、缺血、神经损伤等常见并发症。 

无鞘微导管技术能将常规微创介入的2毫米创口降至0.5毫米;患者术后可自行走出手术室,无需卧床休息或肢体固定;肱动脉穿刺点移除微导管后的压迫时间明显缩短;该技术适用于所有腹部脏器介入手术,尤其对高龄、血管状况不良及合并多种系统疾病的患者有益,显著提升就医体验。

      这一技术的成功开展,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更优质的治疗选择,也标志着该院介入治疗在技术上取得新突破。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