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每天,位于遵义市余庆县松烟镇的松烟中心卫生院血液透析室内,9台设备正在为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2024年6月,余庆县松烟中心卫生院血液透析室建成并投用,成为遵义市首个镇级卫生院血液透析室。投用以来,已安全透析超7000人次。
正在接受透析治疗的敖溪镇人苏原钢就自己的就医经历做了个比较:“2018年我刚生这个病的时候,是在县医院透析,来回的车旅费差不多50块钱。自从成立这个透析室之后,我在家里面吃了饭,坐公交车上来,来回才4块钱,一个月要节约好几百块钱。”
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同样体现在村级卫生机构。余庆县花山苗族乡卫生院回龙院区里,村医罗德银正为老人测血压、开处方。扎根基层30余年的她,亲历了村医队伍的“蝶变”。
罗德银说:“我在这干了30多年村医,以前培训少、保障少,药也少,很多病看不了。现在支持多、培训多,常见病都能看,能为老百姓看更多的病。”
如今的回龙院区,配备了3名村医,药品有140多种,常见病和慢性病的用药都可以在这里开,还能做心电图、验血、打针输液等治疗。
村民龙华江对卫生所的变化也看在眼里:“以前看病不太方便,又不能打针、输液。现在他们上班时间延长了,下班都可以打电话来看病,老百姓看病很方便。”
与余庆县毗邻的凤冈县,通过网格化管理和流动服务模式,将健康保障延伸至最末梢。
凤冈县琊川镇茅台村雄心组村民熊先德患有高血压,老伴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网格医疗服务团队定期上门为他们检查身体,开展健康宣教。
带队的凤冈县总医院琊川分院茅台村网格长廖星说:“我们通过建立由1个公共卫生医生任网格长加1个临床医生加N个村级卫生室医生的网格包保机制,提高基本卫生服务及基本医疗服务质量,做实基层医防融合工作。”
村级卫生所作为医防融合的“前哨”,承担着日常健康监测与服务功能。琊川镇茅台村卫生所村医莫茂生为病人检查之后,在名册上进行健康信息记录:“按照医防融合要求,我为辖区群众做好日常健康监测和医疗服务,并为他们提供健康指导。”
针对行动不便群体,凤冈县推出“流动医院”服务车,提供上门随访、体征监测、用药指导等服务。
进化镇熊坪村81岁的村民安兴态患有高血压,老伴有脑梗后遗症,不便上医院。“流动医院”服务车开到了家门口,医务人员上门为两位老人诊疗。医生为安兴态测了血压,查看了服用的药物后,又为他开了接续治疗的药物,专门叮嘱他如何服药。
安兴态高兴地说:“今天流动医院的车到我家来,他们上门服务,为我们检查身体、送药,节省了我们很多时间。”
从余庆县县域医疗次中心比肩二级医院的建设水平、村级卫生室实现“常见病敢看能看”的服务升级,到凤冈县通过网格化管理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上门随访”、流动医院服务车为偏远村寨送去“移动诊疗”,一系列立足基层需求、聚焦民生的医疗改革实践,正是“十四五”以来,遵义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创新探索运行机制的生动体现。
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遵义市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扩容下沉,完善构建“市优、县强、乡活、村稳”的卫生服务体系,让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为遵义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提供了有力健康保障。
(石 影 郑海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