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1月0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脾脏受伤了,并非都要做手术 - 数字报刊系统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期预警 肥胖儿童,饮食运动咋平衡 仅关注心电图正常,不一定心脏没有问题 脾脏受伤了,并非都要做手术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脾脏受伤了,并非都要做手术

作者: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覃福智

生活中意外时有发生,过马路被失控电动车撞到腹部、运动时腹部着地摔倒、搬运重物身体失衡致腹部受力……遇到这些情况,很多人会担心内脏受损,尤其是听说“脾脏脆弱,受伤就得开刀”后,更是惊慌失措。实际上,脾脏受伤并非都要手术,及时就医,让医生判断损伤程度并决定处理方式才是关键。

先搞懂脾脏到底有啥用?

要明白脾脏受伤未必手术,需先了解其作用。脾脏位于左上腹,是 “多面手”:作为 “血液过滤器”,可清除衰老、异常血细胞;作为 “免疫小卫士”,能对抗细菌病毒防感染;还能储血,在需时释放维持供血。因其功能关键,医生遵循 “能保则保” 原则,故轻度损伤常可选非手术治疗。

受伤后先看“严重程度”

脾脏受伤后是否手术,关键在于损伤严重程度。普通人无法自行判断,需借助专业检查和医生评估。

(一)影像学检查:判断损伤的“眼睛”

1.B超:是首选的初步检查方式,如同给脾脏拍“基础照片”,能快速查看脾脏有无明显破裂、出血,且检查方便、无创伤。

2.CT检查:若B超发现问题或需更清晰了解损伤范围,医生会建议做CT。它像“放大镜”,能详细显示脾脏细节,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损伤程度,如是表面轻微裂伤还是深层严重破裂。

(二)观察身体表现:辅助判断损伤是否加重

1.轻度表现:受伤后轻微腹痛,休息后缓解,无头晕、心慌、出冷汗等症状,血压、心率稳定,说明损伤可能不严重。

2.重度表现:腹痛加剧,伴有腹胀、恶心,或出现头晕眼花、心跳加快、脸色苍白、站立不稳等情况,可能是持续出血,情况危急,需马上处理。

医生依检查与身体表现分脾损伤为轻、中、重度:轻度为表面小裂伤无大量出血,中度裂伤较深出血可控,重度破裂重、出血大且危及生命。

哪些情况不用做手术?

符合以下条件,脾脏受伤可选择非手术治疗,即保守治疗。

(一)符合保守治疗条件

当影像学检查(如CT)显示脾脏仅表面有小裂口、周围无血液积聚,且患者血压正常、心率平稳,无头晕、心慌等失血症状,状态持续稳定,同时未合并肝脏、肠道损伤及需手术的骨折等严重情况时,脾脏有自我修复可能,暂无需手术干预,但需绝对卧床休息至少2周,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病情进展随时需进一步手术干预治疗。

(二)介入下止血适用情况

部分中度损伤患者,若 CT 显示有明确血管出血(脾门血管离断除外),但暂时未达到手术切除程度,且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医生可能建议介入下止血。该方式通过微创手段,在影像引导下将导管插入出血血管,注入栓塞剂堵塞血管,达到止血目的,能最大程度保留脾脏功能,创伤比传统手术小,恢复更快。

(三)保守治疗注意事项

1.严格卧床休息:活动会增加腹部压力,加重裂伤导致出血。通常需卧床至少1-2周,具体时间听医生安排。即使肚子不疼,也不能随便下床走动或做弯腰、翻身用力等动作。

2.密切观察身体变化:卧床期间留意自身感受,若腹痛突然加剧、头晕心慌、脸色苍白、出冷汗、想呕吐、腹胀明显等,可能是脾脏裂伤加重、出血,需马上告知医生。

3.配合治疗:按时按量服用医生开的止血药物;定期复查B超或CT,了解脾脏恢复情况,有无新出血,不要省略复查。

别犹豫,及时手术处理

虽然保守治疗是优先选择,但出现以下情况必须尽快手术,否则有生命危险。

必须手术的情况

1.重度损伤:CT显示脾脏破裂严重,裂口深大,周围有大量血液积聚,出血量大,脾脏无法自行修复,需手术止血。

2.生命体征不稳定:血压下降,输液也无法维持正常;心率加快,超过100次/分钟,伴有头晕、心慌、出冷汗、意识模糊等休克早期或休克症状,说明失血多,保守治疗无效,需马上手术。

3.合并其他严重损伤:同时伤到肝脏、肠道等内脏,出现破裂、出血,或有严重骨折需手术固定,医生会通过手术同时处理脾脏和其他损伤,防止病情恶化。

4.保守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或介入下止血效果欠佳,需手术干预治疗。

很多人害怕手术,担心切除脾脏。其实现在手术会尽量保留脾脏功能,只有损伤严重无法保留时才会切除。术后也会通过接种疫苗等方式弥补免疫缺陷,不用过于担心。手术目的是止血、挽救生命,同时尽可能保护脾脏功能。

总结

脾脏受伤并非都要手术,医生会依检查和症状分轻重。轻中度损伤且生命体征稳定、无其他严重伤,可保守治疗或介入下止血治疗,需卧床、观察、配合复查。若损伤重、出血多或生命体征不稳,必须及时手术,医生也会尽量保脾。遇意外别慌,及时就医遵医嘱是关键。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