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1月0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白内障:视力模糊的隐形“杀手” - 数字报刊系统 白内障:视力模糊的隐形“杀手” 冠心病患者运动如何避开“心”危机 乳腺癌术后放疗的皮肤护理​ X线检查,为骨骼健康“把脉”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内障:视力模糊的隐形“杀手”

作者:崇左市宁明县人民医院 陆熹

生活中,常有人将视力模糊归结于老花眼加重,或认为白内障得等完全看不见才能手术。这些错误观念让不少人错过白内障最佳干预时机,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引发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

其实,眼睛如同相机,晶状体就是镜头,原本透明清亮,让光线顺利通过助我们看清万物。但随着年龄增长或其他因素影响,晶状体变浑浊,像镜头蒙雾,这便是白内障。它并非老年人专属,也不是不治之症,早发现、早处理就能保住清晰视力。下面为大家讲讲白内障的早期信号、高危人群及应对方法。

4个“视力预警信号”,助你早发现白内障

白内障早期视力不会“断崖式下降”,而是通过细微变化提醒我们。

看东西“雾蒙蒙”,像隔层纱

白内障有常见信号,像看远处路牌原本清晰的数字变模糊,手机字体调大仍看不清,擦眼也没用,傍晚、阴天或光线暗时更严重。它和老花眼不同,老花眼看近模糊、看远清楚,换合适老花镜能缓解,白内障则是看近看远都模糊,换眼镜无济于事。发现这种情况,先观察1 - 2周,若模糊感加重,要及时去医院做视力及裂隙灯检查,让医生判断病情。

看东西“重影”,单眼也会有

白内障早期单眼也会出现重影,如闭着一只眼看灯泡,会看到多个重叠光圈,看直线边缘“虚虚的”。这与散光不同,散光重影相对固定,戴散光眼镜可消失,而白内障重影会随晶状体浑浊加重而更明显,戴眼镜无效。遇到这种情况,别自行猜测,及时去医院做验光检查和晶状体检查,排除散光和其他眼部问题。

对光敏感,怕亮、看色变浅

有的人白天出门怕阳光,觉得光线刺眼,戴帽子也没用;看颜色时,鲜艳色彩变得“灰蒙蒙”,看蓝色、紫色变化更明显。这不是干眼症,干眼症主要是眼睛干涩、有异物感,怕光程度轻,滴人工泪液可缓解。而白内障引起的对光敏感会加重,影响色觉。出现这种情况,外出戴浅色太阳镜,尽快去医院检查,避免耽误干预时机。

眼前出现“固定黑影”,遮挡视线

若眼前出现固定黑影,如小黑点、小片状阴影,且逐渐变大遮挡视野,需高度警惕。这和飞蚊症不同,飞蚊症黑影飘动似蚊飞,多因玻璃体老化,不影响视力;白内障黑影固定,是晶状体局部浑浊所致。发现固定黑影,应立刻前往医院做眼底及晶状体超声检查,排查严重眼疾。

这5类人,要重点关注视力

以下5类人群白内障患病风险更高,需多关注视力变化并定期做眼部检查:

中老年人:50岁以上人群晶状体自然老化,风险逐年增,50-60岁建议每年1次眼科常规检查,60岁以上每半年1次;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加速晶状体浑浊,患病更早且进展快,除控糖外需每3-6个月查眼,排查视网膜病变;

长期暴晒、看电子屏者:户外暴晒超2小时,紫外线伤晶状体;连续看屏超6小时,蓝光加速老化,建议戴防紫外线墨镜,看屏每小时休息10分钟;

有白内障家族史者:亲属患病者自身概率更高,40岁后需定期查眼,早发现早干预;

眼部受伤或有炎症者:眼部外伤或患葡萄膜炎、角膜炎等,会增患病风险,愈后需定期复查,监测晶状体情况。

发现白内障,该“等”还是“治”

“白内障早期不用治,等熟了再做手术”?错!

过去因手术技术落后,需取整个浑浊晶状体,损伤大,才需 “等熟”。如今微创超声乳化术,仅开 2-3 毫米小口,10-20 分钟即可完成,术后次日能看清,恢复快、并发症少。只要视力模糊影响生活就可手术,等得越久,手术难度越大,还可能引发并发症。

“滴眼药水能治好白内障”?别信!

目前没有眼药水能逆转晶状体浑浊,市面上宣称“能治白内障”的眼药水,大多只能缓解眼睛干涩、疲劳。与其花冤枉钱,不如定期去医院检查,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手术时间。

“白内障手术风险大,老人做不了”?不对!

白内障手术是成熟手术,风险低,采用局部麻醉,基本不疼。只要身体无严重基础病,都能安全手术。很多老人术后视力比年轻时还好,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所以别因“怕手术”而拖延,早做手术早恢复清晰视力。

记好“防白内障口诀”

“视物雾、重影出,怕光色浅黑影固,中老糖友多关注,早查早治不耽误”。白内障是眼睛里的“隐形杀手”,早期症状易被忽视,但只要认出“信号”,及时干预,就能战胜它。若家里老人说“看东西不清楚”,别让他自己扛着,陪他去医院做眼科检查,保护他的清晰视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