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1月1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埋伏牙”为啥要尽早拔? - 数字报刊系统 公共卫生项目:守护咱身边的“健康防护网” “埋伏牙”为啥要尽早拔? 肺心病遇上换季,这些信号要警惕 脐疝的自查与应对方法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埋伏牙”为啥要尽早拔?

作者: 百色市西林县人民医院 凌驹


家长带孩子看牙时,常遇到乳牙掉了很久,恒牙却迟迟不长的情况,检查后被告知是“埋伏牙”。很多人纳闷:牙齿怎么还能“藏起来”?这颗藏着的牙,为啥非得尽早拔?下面就为大家讲清楚。

 

埋伏牙到底是啥?

埋伏牙并非“多出来的牙”,而是本该正常萌出的牙齿,因各种原因“卡壳”了。就像种子被石头挡住或长歪方向,只能埋在土里,埋伏牙被颌骨空间不足、萌出方向异常,或是牙龈、其他牙齿阻挡,没在正常时间(如儿童换牙期、青少年恒牙萌出期)长到口腔里,而是“躲”在颌骨或牙龈下面。

 

哪些牙齿容易变成埋伏牙呢?最常见的是智齿,人类颌骨进化变小,智齿萌出时空间不足,易被阻挡;其次是上颌尖牙(“虎牙”),它萌出时间晚,易被前面牙齿挤占位置;另外,儿童换牙期也可能出现,乳牙掉了,恒牙却一直未萌出,检查才发现“埋伏”在颌骨里。

 

这颗“藏起来的牙”平时看似无害,实则像一颗“隐患”,时间越久,问题越多。

 

为啥一定要尽早拔?

很多人秉持“不疼就不用管”的想法,但埋伏牙的危害是慢慢累积的,等出现明显症状,口腔健康可能已受损。主要有4个关键原因:

 

1.旁边的好牙会被“顶坏”

埋伏牙虽藏在里面,但会持续生长,慢慢挤压旁边健康牙齿。就像有人在背后推,时间久了,好牙会出现各种问题:牙根可能被吸收,牙齿变松;好牙和埋伏牙间的缝隙可能被撑大,食物残渣嵌进去刷不掉,引发蛀牙;严重时,好牙会被挤歪,甚至因牙根吸收太厉害,不得不一起拔除。

 

2.容易反复发炎,成“口腔小病灶”

埋伏牙周围牙龈易藏细菌和食物残渣,清理不出来,时间久了会引发牙龈红肿、疼痛,严重时形成囊肿或脓肿,导致脸肿、发烧,影响吃饭和生活。而且这种炎症会反复出现,长期下来还会破坏周围颌骨,加重口腔问题。

 

3.影响牙齿排列和脸型,颜值、功能都受影响

对孩子和青少年来说,埋伏牙会挤占其他牙齿生长空间,导致牙齿排列拥挤、歪扭,影响颌骨发育,使脸看起来不对称。对成年人而言,埋伏牙可能让局部牙龈凸起,影响面部美观;牙齿排列乱了,吃饭易塞牙,清洁难度大,还会引发更多口腔问题。

 

4.越拖越难拔,年纪大了更遭罪

拔埋伏牙的难度和恢复速度与年龄关系密切。青少年、青壮年时期,颌骨弹性好、恢复能力强,此时拔牙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风险低。若拖到中年、老年,颌骨变脆,还可能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拔牙难度增加,创伤更大,恢复慢,风险更高。而且早拔牙能避免后续治疗好牙、炎症的费用,更省钱。

 

怎么发现埋伏牙?该找谁看?

埋伏牙藏在口腔里,肉眼难发现,但留意一些信号,及时检查就能尽早找到。

 

1.先看这些“提醒信号”

孩子换牙期,乳牙掉了3个月以上,对应恒牙还没长出来;或者牙齿长得特别挤、歪,可能就有牙齿“没出来”。成年人牙龈反复红肿、疼痛,找不到原因;某颗牙齿突然变松、疼,或牙缝莫名变大;洗牙时医生提示有“没萌出的牙”,都可能是埋伏牙的信号。

 

2.检查很简单,拍个片就清楚

怀疑有埋伏牙,直接去正规医院口腔科。医生通常会让拍口腔CT或X光片(如牙片、全景片),通过这些检查,能清楚看到埋伏牙的位置、大小,以及它和旁边牙齿、神经的关系,方便医生准确判断。

 

 

别踩坑:这2个误区要避开

很多人因误解错过处理埋伏牙的最佳时机,常见的2个误区要注意:

 

1.“不疼不痒,就不用拔”

这是最常见的错误。埋伏牙危害是慢慢积累的,一开始不会疼,等感觉到疼时,好牙可能已蛀牙、牙根吸收,或是引发了严重炎症。此时再处理,不仅要拔埋伏牙,还要治坏牙,更遭罪、更花钱。

 

2.“拔埋伏牙太危险,不敢拔”

有人觉得拔埋伏牙是大手术,担心有风险。但在正规医院,医生会先通过CT全面评估,制定详细方案,现在拔牙技术成熟,多数情况都很安全。比起埋伏牙长期的危害,尽早拔除才是更稳妥的选择。

 

总之,埋伏牙就像口腔里的“隐患”,早发现、早拔除,能避免好牙被坏、反复发炎、影响颜值等问题,还能减少后续的痛苦和费用。口腔健康关系到日常吃饭、生活质量,别让一颗“藏起来的牙”拖垮口腔健康,尽早行动,才能让口腔更健康,生活更安心。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