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1月1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水痘高发季,怎么预防才有效 - 数字报刊系统 肺炎链球菌:微生物检验揪出呼吸 “元凶” 肺炎支原体检测,核酸检测更靠谱 高血压的危害与防治 水痘高发季,怎么预防才有效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痘高发季,怎么预防才有效

作者:桂林市清风实验学校 秦翠芳


每年11月到次年4月,冬春交替,水痘进入“活跃期”。学校、幼儿园等孩子密集场所,人员接触频繁,病毒极易快速传播,“扎堆”发病情况频发,严重影响师生健康与校园教学秩序。

 

不少人认为水痘是小毛病,扛扛就过,实则不然。孩子感染后,通常会发烧数日,疹子又疼又痒,影响睡眠与饮食,抓挠还可能导致皮肤感染;成人或免疫力弱者感染,症状更重,可能引发肺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不过,水痘可防可治,掌握正确方法就能将其拒之门外,即便染上也能有效减轻痛苦、促进恢复。

 

水痘是啥?怎么传给人的?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是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快。患者初期发烧约38℃,1-2天后长疹子,先在躯干和头部,后扩散至脸部、四肢,从红点变水泡,数日后变浑浊、结痂,发病周期约1-2周。其传播途径主要有:飞沫传播,患者说话、咳嗽、打喷嚏时,飞沫携带病毒散播,人员密集、通风不良处风险大;接触传播,患者抓挠水泡后,病毒附着物品,他人接触后再摸口鼻或眼睛易感染。患者从发烧前1-2天到水泡全结痂干燥都有传染性,发现感染要立即隔离。

 

校园+家庭+个人,多维度筑牢水痘防线

 

预防水痘需学校、家庭和个人协同配合,从多个维度防控。

 

(一)学校防控:守好校园“第一道关口”

 

1.加强晨午检与缺勤追踪:每日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班主任或校医检查学生体温和皮肤状况,发现体温异常(超过37.3℃)或皮肤有红色疹子,立即带到隔离室,联系家长就医。对因病缺勤学生,详细询问原因,怀疑是传染病做好记录并上报,跟踪病情和康复情况。

2.做好病例管理与隔离:学生确诊或疑似水痘,学校通知家长让孩子居家隔离,直至疱疹完全结痂、干燥(通常10-14天),凭医院复课证明返校。对病例所在班级进行终末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高频接触部位,用紫外线灯对教室空气消毒;对班级内其他学生健康监测1-2周,出现疑似症状立即隔离。

3.强化环境清洁与通风:教室、宿舍等公共区域定期清洁消毒,每天至少打扫1-2次,清理垃圾。保证充足通风时间,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4.开展健康教育与宣传:通过班会、校园广播等渠道,向学生和家长普及水痘防控知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水痘高发期,避免组织大型室内集体活动。

 

(二)家长责任:做好家庭“健康守护人”

 

1.每日做好家庭晨检:上学前为孩子测量体温,检查皮肤,发现发热(体温≥37.3℃)或疑似水痘皮疹,让孩子居家观察,尽快就医。

2.及时报告病情:孩子确诊水痘,第一时间告知学校班主任和校医,提供诊断证明,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3.严格执行隔离要求:确诊孩子居家隔离,单独居住通风良好房间,避免与免疫力低者接触。个人物品单独清洗消毒,可用开水烫洗或在太阳下暴晒。

 

(三)个人防护:掌握3招,降低感染风险

 

1.及时接种水痘疫苗:儿童应在18月龄时接种第1剂,4-6岁时接种第2剂,保护效果达95%以上。未接种过疫苗且未患过水痘的成人、备孕女性、免疫力较低人群也建议接种。接种疫苗并非绝对不得水痘,但“突破性感染”时症状会明显较轻。

2.做好日常防护:水痘高发期,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通风差的场所。身边有人患水痘,让孩子主动避开。出门戴好口罩,回家后第一时间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揉搓至少20秒,再用流动清水冲洗干净。

3.增强免疫力:让孩子保证充足睡眠小学生每天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小时;饮食均衡营养,多吃新鲜蔬果、蛋奶、瘦肉等;适当进行户外活动。

 

万一不小心得水痘怎么办?

 

若不小心得水痘,别慌,科学处理可减轻不适。孩子发烧别随意用退烧药,尤其阿司匹林,超38.5℃可在医生指导下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水痘疱疹未破一般不涂药膏,痒得厉害遵医嘱用炉甘石洗剂,抓破后及时用碘伏消毒。患病期间多休息,发烧尽量卧床,多喝温开水,饮食清淡。家长要给孩子剪指甲、必要时戴手套防抓挠。若发烧超3天不退且超39℃、精神差、头痛剧烈,立即就医。

 

水痘高发季防控,需校园、家庭、个人联动。学校严抓检查消毒,家长做好晨检隔离,个人及时接种疫苗、加强防护。即便患病,科学护理+及时就医也能康复,共同守护健康,平稳度过高发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